《上海市中医药条例》解读 主要内容亮点影响力介绍
2021年5月1日起,《上海市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从建立规范标准到纳入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家庭医生制度,对涉及中医药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了系统梳理。
这一《条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亮点在哪里?未来上海将如何促进中医药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在五个新城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中,中医药如何布局发展?近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问:即将实施的《上海市中医药条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亮点在哪里?
答:《条例》共有九章五十八条,其中包含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与管理、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开放发展、保障与监督等等。亮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内容:
首先,《条例》对接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引领上海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又紧扣健康上海建设。如提出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与旅游、文化、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参与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培育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主体等措施,增加中医药在服务贸易中的贡献。
其次,《条例》突出了中医药服务民生的理念,通过构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等措施,提高百姓获得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譬如在《条例》中提出,通过在道地药材产地建设种植基地、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建立中药饮片质量分级评价体系、完善相关采购政策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等措施,保障中药品质,另外还要通过规范中药代煎服务、允许中药院内制剂在规定的医疗机构之间流通使用等,提升老百姓使用中药的便利性。
最后,《条例》也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如加大力度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允许中医医师经过培训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允许非中医医师经过培训后提供中医药服务。另外,还要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在公共卫生应急中完善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等措施。
问:《条例》与此前发布过的三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相比,有何特别之处?未来,将如何提升上海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答:相比较而言,《条例》更为深入。此前发布过的三轮《计划》是为上海的中医药发展打下了基础,而最新的《条例》可以说是让中医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标更高水平的中医药建设。
《条例》明确要通过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建立中西医协同诊疗的新模式,推进重大传染病、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
同时指出要提升中医药临床水平和防、治、康一体化整合,推进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打造一批中医非药物疗法示范中心。又如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共享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中医药健康小镇”等区域中医药健康综合服务新模式。
问:中医药在上海五个新城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中,将会有哪些布局?
答:我们将会大力支持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等新城内中医医院新建、改扩建的项目,如推进松江区中心医院改扩建,新建方塔中医医院总部院区,推进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建设等等。
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的能力建设很重要,我们将会通过中医区域医联体和专科专病联盟、名老中医团队工作室等专项建设,发展一批符合社区诊疗特点的中医专病专科服务。
问:上海目前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将对城市养老问题带来哪些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