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灵活就业者接近2亿人 大学毕业生占比持续攀升(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16 11:18:07
浏览

  朱迪曾对青年择业展开调研,她发现,有很多像王晓楠一样的青年渴望在工作、生活与家庭间寻找平衡,灵活就业岗位为满足这种需求创造了可能。此外,年轻人向往自由、希望掌控人生的观念也成为灵活就业受青睐的内驱力。很多情况下,灵活就业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实现自我价值或为创业积累经验的主动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等专家认为,数字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共享经济、线上经济的发展,云客服、短视频、在线教育等内容平台为灵活就业创造条件,在时间、空间、形式上拓展了大学生择业的外延,丰富了供给端的就业岗位。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长安分析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的过程中,势必有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方面的转变。一方面,以传统固定工为主要特征的就业市场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社会需求增多,其他劳动者的就业份额随之减少。因此,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向着高技能自我提升是一种方式,灵活就业也不失为另一种可行的通道。

  在这条通道上,无论是身处上海的刘宁儿,还是位于厦门、南昌的安秋金和吴梦炜,或是安居大寨乡的王晓楠,“一张大网”为身处异地的他们拓展了就业形式,并带来可观收入。张成刚分析称:“在国家推行‘就业优先’的宏观背景下,灵活就业有利于人力、信息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与配置,便于三、四线城市吸引劳动力就业,为‘小镇青年’发展开拓空间。一些返乡创业的青年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还有部分青年通过灵活就业‘试水’,之后成立工作室并注册公司自主创业,这些都为创新创业培育了新动能。”

探方向:保障+引导,激活一池春水

  “成立公司、有可观的收入、买套公寓房……”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薛海鹏,在顺利完成一个大型企业网页设计项目后,感觉离人生目标更近了一步。虽然有听力障碍,但这并未妨碍他规划人生:凭借专业所学和两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从知识技能服务网站“打零工”接单开始,逐渐增加收入、积累口碑,再成立商铺、筹建公司。

  采访中,不少青年表示灵活就业并非“脑子一热”,而是从大学期间就有所准备或者已开始创业。张成刚提示,择业者如果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市场意识,很容易迷失自我。这就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择业观。学校还应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上统筹安排,适应灵活就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灵活就业者每月收入不稳定,一般按照接单或项目来分配薪酬,很容易因为薪酬体系设计不标准而产生同工不同酬及工资纠纷等问题。李长安提醒,大学生要对劳务合同及相关法律有所了解,增强法律意识、保障自身权益,劳动仲裁部门需对这些新问题足够重视。

  社会保障是受访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朱迪的调研显示,在近1万位从事直播、外卖配送等职业的青年中,有2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任何社会或商业保障。不难发现,从业者与用工平台劳动关系边界模糊、城乡户籍限制、“跨平台、多雇主”等情况成为社保不健全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