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走好生态脱贫路 让荒山披绿穷岭生金(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21 16:20:06
浏览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都安县推进“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和粮改饲等生态种养模式,创新“牧草银行”经营模式,贫困户每年养1头牛或10只羊可增收3000元至5000元。经过几年努力,全县瑶山牛发展至16万头,澳寒羊增长到30多万只。

  河池市副市长、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说,如今,全县正着力打造肉牛肉羊百亿产业集群,配套种植“粮改饲”30万亩以上,努力打造“中国南方牛都”和亚洲澳寒羊养殖基地。

  广西探索出“竹子+任豆”“任豆+金银花”等10多种混交造林模式,建设100多个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大力推广核桃、油茶、桑树、中草药等特色产业,林下经济、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大健康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走出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崛起之路。

  资江畔,资源县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满目苍翠。43岁的喻春花正在自家葡萄园里忙碌,她通过土地流转种有50亩葡萄,其中30亩是高端品种阳光玫瑰,去年收入30多万元。“希望进一步做强葡萄产业,带动更多人致富。”喻春花说。

  资源县委副书记姚兴松说,当地依托集中连片的上万亩葡萄产业,围绕休闲康养、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果蔬深加工企业纷纷入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推进“全域旅游+康养”新兴产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2020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640多万人次。

  结合“开年游广西”“广西乡村旅游民宿体验季”等文旅主题活动,广西开展了一系列森林旅游、森林体验、森林康养活动,今年一季度林业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收入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68.1%。

广西:走好生态脱贫路 让荒山披绿穷岭生金

  这是广西资源县“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内的田园景观(4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乡村振兴有了更多接棒者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自治区之力攻坚克难,实现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长期困扰壮乡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时代楷模”黄文秀生前驻村工作的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贫困人口已“清零”,办了村集体企业,砂糖橘、清水鸭、油茶等产业日益兴旺。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说:“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是对文秀书记最好的告慰。”

  今年百坭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了3张年轻的新面孔,他们都是“90后”大学毕业生。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他们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脱贫户卢志新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守护1500亩林地,年收入7980元。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陆志星说,广西生态护林员重点向石漠化片区县倾斜,目前共有超过6万生态护林员,其中4.5万人分布在大石山区,基本实现“聘用一人护林、带动一户脱贫”。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均耕地不足0.8亩,“石头缝里种粮食”“云梯架在绝壁上”是当地生态的生动写照。2020年底,全县整体脱贫摘帽,激发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说,今年初,大化县160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两委”班子成员1261人,平均年龄43岁,比上届下降6.8岁。

  在新起点上,八桂大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一幅崭新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