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变异毒株为何传播如此之快?接下来如何防控?(4)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 胡必杰: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对疫苗寄予厚望,希望疫苗来了以后,我们从此可以摘掉口罩了。但是从目前近期情况来看,可能完全摘除口罩还是为时过早,这次的“德尔塔”变异株,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突破性感染。尽管打了疫苗,但是依然被突破,发生了疾病,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讲,如果不打疫苗,那么可能感染的病例数更加多,同时如果不打疫苗,可能病情更加严重,需要住院的比例更加多。
国内公卫专家曾在不久前警示,作为防疫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倘若不提高疫苗接种率,恐成免疫洼地而后果惨重。如今从全球来看,疫苗虽然接种率高了也不能百分百防住病毒,突破感染成常态,但占比极小。眼下,依然处于确诊高位的扬州,成为疫苗接种效果的观察地。有数据显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扬州就已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其疫情收治的确诊患者,60岁以上人群超7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 胡必杰:从扬州的这段时间,它的这个是重症病例比例比南京的比例明显增加。一个它这组人群当中,老年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南京,第二个这拨人群没有打疫苗的比例明显高于南京。
在“德尔塔”袭扰广州时,钟南山院士提醒公众,广州13名重症患者全没打疫苗,他认为我国形成83.3%以上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而接下来最受关注的疫苗屏障就是老年群体。记者获悉,扬州疫情中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基本为老人,扬州60岁及以上老人接种率尚未达到40%。囿于突破感染病例以及老年群体或者老人的亲人对其体质健康等的顾虑,如何统一好老人群体自愿接种和应接尽接,需要把工作做到更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 胡必杰:我们的疫苗到底打还是不打,我们将承担的风险是多少?它的获利是多少?我们要进行利弊分析。我们打疫苗的主要人群,是在18岁到60岁或者65岁的这段人群。相对讲起来,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多,比较复杂,担心疫苗打了以后,有一些不良反应出现。但是我们通过半年多时间,疫苗广泛接种以后,我们积累了经验,觉得这个疫苗相当安全,老年组这人群跟年轻人一样,他的获利是非常大的。
在临床数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接种,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他们,要做到本人和亲属知情同意和自愿。记者梳理发现,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已在多个省份铺开。今年三月,上海启动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工作,第一阶段开打的年龄范围设定在60到75岁,市疾控相关人介绍,考虑到年龄越大,基础疾病伴随副反应也增大,工作需要非常慎重,要根据每位老人身体具体情况进行接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 胡必杰:先成年人、再老年人、现在小孩,也不是说小小孩,先从12到17岁这个年龄阶段,如果安全就往下走。我们中国对整个疫苗的推动是非常谨慎的,我们不会在没有相关临床数据前提下,盲目一下子全部推开。
按照专家的免疫规划,18岁到60岁之间的人群应接尽接,自然会保护好老人和未成年群体。然而,扬州疫情中最小确诊患者只有15个月大,社区化、家庭聚集性感染特征明显,如何谨慎做好老人接种工作,更审慎研究未成年接种,怎样推进全人群接种,成为当下疫情防控的重点。借着暑期,不少地方的未成年人接种工作也在开展,同样遵循分年龄段接种等原则。同时,已经打过一段时间疫苗的人面对不断变异的毒株,是否需要补打加强针,同样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