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编辑部文章:千万工程赋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27:59
浏览

  前吴村。清远的天空中仿佛还印着鸟飞过的影子,湖水波平如镜,映着远山的倒影。“最忆门前镜湖水”,这一方水,成为前吴村人新的乡愁。

  浦塘村。午后阳光暖融融地洒落在雪白院墙上,村民们聚在文化大院里,拉着二胡,咿呀吟唱着古老婺剧。千年文脉,仿佛从时光深处复苏。  

  鲁家村。神气的观光小火车拉响了汽笛,带着游客在18个各具特色的农场间穿行。这里有花海世界、百亩竹园,也有鲁家豆腐鱼、湾湾油茶店。一个周末的悠游时光,刚刚好。

  行走在今天的浙江乡村,就如同在诗韵丹青中徜徉。村里,绿意盎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村外,“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好一个江山如画!

  这无数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从曾经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嬗变为一颗颗温润而隽永的珍珠,只用了短短15年。而这孕育珍珠的母贝,叫做“千万工程”。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万工程”在之江大地拉开帷幕。

  15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花开四野,不仅描绘了乡村的美丽风貌,而且重塑了业兴民富、政通人和的乡村模样;不仅将浙江打造成城乡共同繁荣的实景案例,而且提前演绎着整个中国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未来。

  二

  浙江发展速度多少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道,但到了本世纪初,“灰犀牛”的风险也在逼近这个经济领跑者——尽管当时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

  有着“水晶之都”之称的浦江县,曾经产出全球85%的人造水晶;然而,废水、废渣直接排进河里,也让浦江超过500条河变成了“牛奶河”“黑水河”。

  淳安县下姜村,村里伐薪烧炭,周边的青山都没了“帽子”。村里有150多个露天厕所,再加上家家户户散养生猪,整个村里臭气弥漫、污水横流,蚊蝇满天飞。

  “灰犀牛”笨重迟缓,你能看见它,却好像还离得很远;但如果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就会猝不及防地被扑倒。人们现在用“灰犀牛”形容那些容易被视而不见的大概率风险事件。

  环境的污染、产业的粗放、生态的失衡,可以说,正是当时浙江所面临的“灰犀牛”。

  被称为“省级农民”的顾益康回忆说,一次,他陪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下村调研。习近平问,这样的示范村,在浙江多不多,有多少?顾益康如实告知,不多。大约4000个村庄环境较好,剩余的两三万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

  习近平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2003年6月,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在浙江拉开帷幕。习近平亲自部署: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自此,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踏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

  15年,不算长,也不算短。在历史和人生的时间轴上,15年可以悠忽而过,也可以刻下深深的印记。让我们从一个历史观察者的视角,以历史的理性看待“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当然是民心工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即便没有一丝回报也不容推卸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千万工程”最为深刻的本质和最为核心的价值。

  但从更宏观的方面来看,“千万工程”更是一个“纲”,有一“纲”举而万“目”张之效。从“纲”的视野来看,她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是统筹城乡的龙头工程,是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这样的定位和说法还可以有很多,她还是统领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工程,是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样板工程、领跑工程、探索工程……

  但归根结底,“千万工程”是一个改造城乡、重塑社会的筑梦工程。

  15年来,“千万工程”塑造的万千美丽乡村,成为产旅融合的典范,大幅提升了服务业在浙江经济结构中的比值;“千万工程”为农村居民带来稳定现金流,有效拉动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驱动力;“千万工程”融合了城乡边界,释放出更大空间,显著提高了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效率;“千万工程”让农业与旅游的界线在模糊,农村与城市的界线在模糊,农民与市民的界线在模糊。

  正在发生的变化一次次刷新着人们的初始认识,创造着一个个“没想到和惊喜”:

  “千万工程”是反哺“三农”的投入,但没想到和惊喜的是,她也是一项具有高回报率的投资;

  “千万工程”是对农村生活舒适度的改善,但没想到和惊喜的是,她也是现代产业发展必备的基础条件完善;

  “千万工程”是让世世代代生长于斯的农民获得了更好的人居环境,但没想到和惊喜的是,她也为在钢筋水泥大楼打拼的城市人,提供了心灵的栖息所、精神的滋养地。

  “千万工程”是生活投入,也是生产投资,还是生态保障。其发端于社会事业,成长于产业发展,又升华于社会再造。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两山”理论的萌发,看到了“美丽经济”的实践,也憧憬到了中国梦在乡村的起航。

  如今,前吴村的“门前镜湖水”,既是无边美景,也是生产要素。沿湖木栈道一字排开的高端民宿,一间房上千元的价格还经常订不到。这也许正是为当年浦江县痛下决心关停两万多家小水晶作坊,埋下的最大“彩蛋”。

  而作为“东南形胜,江吴都会”的杭州,一直不缺游客,但如今,更耐人寻味的数据是,每年1.6亿游客中,有1/3人还要去往杭州的乡村,乡村旅游的潮流已经势不可挡。

  如果说,直接的回报还在意料之中,而接下来的发展则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15年前,浙江人一心一意埋头做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时,也许并没有想到,环境的改变会极大提振村民的“精气神”。

  而人心凝聚了,乡风民俗的积淀开始苏醒,乡土文化的根脉得到滋养,乡村治理的格局正在重构,一场深层次的乡村嬗变开始在土地上生长。

  “千万工程”犹如生命体一样开启了自我的更迭、自我的进化,并沿着本身自在的发展逻辑,由单一走向综合,由表象走向本质,由现实走向形而上。

  回望15年历程,可以说,“千万工程”对于浙江的意义,绝不是静态的、局部的、片段的。在浙江发展面临经济变革、社会转型、文化复兴的关键时刻,“千万工程”是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手。这一“扳”下去,列车大角度而又平稳地进入新的轨道,驶向更远的远方。

  四

  千百年来,钱塘江在大地上逶迤而行,折成一个“之”字形,浙江因此得名,也因潮涌之势生发着革新的伟力。

  回溯15年历程,可以说,“千万工程”盛开在浙江这片土地上决非偶然,值得深思。

  也许有人认为,“千万工程”是脸面工程,但浙江经验告诉我们:“脸面”是开端,是破题,正是从脸面开始,“千万工程”由表及里,最终实现表里兼顾。

  “千万工程”也是从治污开始的,逐步推动人居条件与生态环境同步建设;也是从“盆景”开始的,一个个“盆景”连成片,就成了“风景”;也是从“刷墙”开始的,环境美成花园,游客就会像蜜蜂一样被吸引过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由小而大,先易后难,小步快走,是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革命年代“农村包围城市”如此,改革时期“摸着石头过河”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