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挣积分“以奖代补” 爱心超市积分换出脱贫志
鲁山县总牵头建立49个爱心超市,劳动挣积分,积分换商品,“以奖代补”观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爱心超市:积分换出脱贫志
今年春节,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的不少脱贫攻坚兜底户用“爱心积分卡”里挣到的积分,在爱心超市换到了年货。
走进张良镇的爱心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地陈列在货架上,不同的是,这里每件商品上没有价格标签,而是一张张标有分值的爱心卡片。
“不仅仅是过年,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凭积分换取。”刚从爱心超市拿到油和面粉的张良镇段庄村贫困户赵兰介绍说,在爱心超市里,积分就是“钱”,通过做好事、讲卫生、参加村里公益活动等都能挣积分。
正是通过一间间实行积分管理的爱心超市,鲁山县贫困户摒弃了“等靠要”思想,劳动热情被充分激发。
积分换购摒弃“等靠要”
“脱贫攻坚同样要注重‘精神脱贫’。”鲁山县一名基层干部说,过去政府和爱心企业直接送给贫困户钱和物,一些贫困户有了靠“帮扶接济过日子”的想法。
作为创新实施的一项“精神扶贫”工作,鲁山县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借助爱心超市运作模式,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从2017年10月开始,在鲁山县委的支持下,由县总工会牵头,县统战部、民政局、扶贫办、工商联等单位积极参与,目前全县已建成乡村(镇)级爱心超市49个,设备购置及接受捐赠物价值353万余元,77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直接受益。
让爱心超市深受基层认可的是“先扶持,后奖补”的机制。
鲁山县总工会明确,救助对象提出申请经审核后,发放价值200积分到300积分的爱心救助卡,持爱心救助卡及有关证件到指定爱心超市,限额或限量免费领所需物品。
在日常管理上,通过积分购物制度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参与乡村振兴,摒弃“等靠要”思想。
从不愿干到抢着干
为确保爱心超市正常运行,工会每年都有专项经费支持,并广泛动员和借助社会力量,借助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让更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参与进来。
在鲁山县熊背乡,工会的爱心超市还建起了“日行一善微信群”,把有想法、能干事、有热情的村民动员起来,激发大家参与扶贫济困的热情。乡工会干部张淑鑫义务承担起“日行一善微信群”的工作,每天负责接收、统计和发布捐款人数与金额。微信群每天都有不少爱心人士捐款,日积月累已有不小的数目。
在赵村镇,贫困户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乡镇不管大小事都有村民主动参与。家庭和谐、助人为乐的典型也在当地不断涌现,村风村貌有了明显转变。
“我刚从‘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了1袋米和3件棉衣,1分钱没花。”赵村镇闫庄村70多岁的贫困户闫天营说,打扫卫生、粉刷墙体这些事,如今大家都抢着干。
积分管理的放大效应
赵村镇地处山区,405户兜底贫困户零散分布在辖区内29个行政村、408个自然村,而镇内只有一个爱心超市,一些困难群众换取积分不方便。
对此,县总工会协调民营企业天瑞集团捐赠了一辆价值30余万元的“爱心巴士”,定期驶向海拔1000多米的贫困村,为当地年老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送物上门。
在鲁山县,随着积分管理的成效越来越明显,全县扶贫工作也拓宽了思路,“以奖代补”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在张良镇,7个贫困村通过发展生猪千头线、扶贫车间等项目都有了一定收益,但是如何分配村集体收益又成了新课题。
受爱心超市积分管理启发,结合目前开展的人居环境大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杨李沟村等村想出了按劳分配的办法: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的贫困户,每天均发放50元补助。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王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