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我所建的城,喜悦幸福一路相随
春节前,本报携手创造美丽上海守护美好生活的劳动者——
见我所建的城,喜悦幸福一路相随
■ 当年的建设者重回长江大桥
■ 环卫工人在浦江游轮上欣赏夜景
■ 快递小哥在上海中心俯瞰上海
扫二维码 看“见我所建的城”
编者按
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建筑工人……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因你们的创造而美丽;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因你们的守护而美好。
挥洒汗水,万丈高楼平地起;
辛勤付出,天蓝地绿水更洁。
因为奔忙,或许你们从未仔细见过自己书写的传奇;
因为劳碌,或许你们总与自己描绘的精彩擦肩而过。
见我所建的城——
2019年的春节快到了,新民晚报社与劳动者心手相牵:
一起登上你们一砖一瓦建起的城市地标;
一起走进你们一草一木呵护的城市风景。
与“有温度”的城深情相拥,与家人分享努力、与家人分享自豪——这,或许就是春节回家团圆最温暖的“伴手礼”。
天道酬勤——2019年,我们努力奔跑;2019年,我们共同追梦!
“参建长江隧桥是我们人生幸事”
十年前,全长25.5公里、连接上海市区与崇明岛的长江隧桥正式通车,天堑从此变通途。这项“世纪工程”的落地,凝聚了无数建设者艰苦卓绝的付出。
弹指一挥间,长江隧桥已经“十岁”了,当初一手缔造它的建设者们,也各自奔赴了新的战场。上周,本报和隧道股份邀请长江隧桥的部分建设者代表,重回长江隧桥赴一场十年之约。
从市区出发,约一小时后便抵达了浦东五号沟的隧道入口。当年的工程质量员姚子昂,思绪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刚从大学毕业就加入了这个项目。那时工地周边一片荒凉,但我也没觉得条件艰苦,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推进工程,盾构机每往前多掘进一米,我们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姚子昂介绍说,长江隧道在建设中,采用了两台直径为15.43米的超大盾构,盾构一次性掘进距离达7.5公里,作业最深处达55米,这些都创下了当时的世界之最。
项目管理部的合同员龚震说,“现在想想,能在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里,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和伙伴,真是人生幸事!”龚震至今仍记得,隧道通车的那天,一位家住崇明的市民特地赶来与他握手合影,并再三向建设者们道谢。
姚子昂和龚震在重大市政工程北横通道项目再次聚首时,都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工程骨干,“长江隧道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那时学到的东西终身受用,我们为曾参与过这个超级工程深感自豪!”
穿过长兴岛,雄伟的长江大桥映入眼帘,气势恢宏的桥身犹如一条巨龙。桥上车辆飞驰,桥下江水奔腾,不远处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机巍然屹立。建设者们连连惊叹,举起手机拍了又拍。
时任长江大桥B5标技术员的李源,最难忘的还是大桥合龙那一刻,“当两端的钢箱梁完成对接,现场沸腾了。”李源说,大桥竣工后,他又投入其他桥梁工程建设,因工作繁忙,也没机会故地重游,这次阔别十年后重访,他心潮澎湃,“我会带女儿再来大桥,告诉她,这座大桥的建成也有爸爸的一份功劳!”
本报记者 房浩
水清景美!“水域美容师”登上浦江游轮
晨曦初露,他(她)们就已默默维护着这座城市的整洁;潮起潮落,他们坚守在水域保洁一线,常年如一日维护着“一江一河”靓丽与洁净。他(她)们用双手装扮着这座城市的容颜,却不曾有机会驻足欣赏它的美丽。
春节前夕,新民晚报社邀请上海水域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欣望环境卫生有限公司以及静安城发集团的60多位环卫工人,登上浦江游轮,一起看看劳动者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的美丽风景线。
入夜,黄浦江两岸灯火璀璨。船只徐徐前行,两岸建筑错落有致,分外迷人。 “来上海19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坐游轮看上海的夜景。”作为杨浦区首位取得上海户口的环卫工人,沈美兰笑着说道。提起去年成功落户上海,她至今仍难掩激动。“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农民工也能成上海人。”沈美兰的个子不高,这些年,凭借手中一把扫帚,她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同组的环卫工人说起她,无不拍手称赞,竖起大拇指。
游于黄浦江上,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一一映入眼帘。环卫工人们纷纷拿出手机,对着夜景拍照。“儿子最喜欢东方明珠,但我一次都没带他去过。”27岁到上海成为环卫工人,沈美兰已19年没有回老家江苏过年。她刚来上海时,留在老家的儿子才6岁。如今,儿子早已娶妻生子,也愈发能理解母亲的不易。
“以前黄浦江的水还是黄的,外滩的灯光也不如现在好。”水域保洁的元老员工彭礼明看着江面的水,感触颇深。当年纯靠人工打捞,他一天下来汗流浃背却是杯水车薪,江水中漂浮的垃圾永远比打捞的多。在滩涂上作业时,一脚下去就淹到膝盖处,要在淤泥里晃一晃腿,才能将脚拔出来。
在他30多年的从业时间里,彭礼明与船为伴,和黄浦江的水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每天都在这段航线上开船,看着浦东那边的楼越造越多,越造越高。”作为一名老船员,又是一名上海人,他亲眼目睹了上海的今昔巨变,由衷地感到自豪。彭礼明说,现在水清,景美,他和同事每每干起活来,总是更卖力,因为总觉得不把漂浮的垃圾捞干净,会愧对眼前这美好环境。
本报记者 季晟祯 陆常青
“第一次乘客梯”登顶上海之巅
平日里,那些辛勤忙碌的快递小哥,没有机会目睹这座他们打拼着、贡献着的城市。近日,记者就跟随他们,聆听他们的感悟,了解他们的故事。
每天进进出出上海中心无数次的郑锦定,在2019年农历猪年前夕,头一次以游客的身份登上了上海中心118层观光厅上海之巅。他是顺丰快递陆家嘴网点上海中心片区的一名普通派件员,日行两万多步,穿梭于上海中心的每一层楼,却从未真正有机会登顶俯瞰过这座城。这次,他终于如愿停下了脚步,在上海之巅一览美景,看一看自己所服务的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