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新调查成果:热搜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
杭州12月21日 (谢盼盼 叶璟 程振伟)大学生的时间去哪里?除了上课、学习,两成多学生每天花两小时以上刷微博,三成学生经常关注微博热搜;三成以上学生对微博热搜持肯定态度,认为“能快速传播社会新闻”。这是杭州子科技大学(简称“杭”)青少年大数据研究中心下辖JAVA5.0调查团队,对全国各地各类高校54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
“95后大学生除了离不开微博热搜,也越来越理性。不能否认的是,微博已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资讯主渠道,”调查团队负责人、杭通信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李逍宇分析道,大学生思政工作不能放弃微博特别是微博热搜这一重要场域。
调查数据显示,有92.99%的学生使用微博,有52.39%的学生每天刷微博超过30分钟,甚至有22.32%的人每天把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在微博上。
JAVA5.0团队的调查数据还显示,关于获取时事信息的诸多渠道,有41.33%的大学生看视新闻,28.33%的学生看报纸,58.86%的学生看微信公众号,52.77%的学生看其它新闻类APP。“但综合起来看,微博特别是微博热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的主渠道。很多同学表示,半天不看微博热搜,就会手发痒。显然,微博热搜对不少学生而言,已经成了刚需。”团队成员陈承洁分析道。
“近些年因为一系列负面事件,微博热搜进行了整改,增加了“新时代”板块,着重突出展示各种正能量内容。这件事启发我们,大学生思政工作,决不能放弃新媒体阵地,毕竟青年/网民就在那里。”陈承洁认为。
让调查小组印象深刻的还有,“大学生对微博热搜的娱乐性有充分认识,他们更加理性,对所谓热搜事件,大多选择“不轻信”。
邓海建分析道,媒体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内容。微博是商业媒体,新闻虚假、数据污染、谣言滋生、价值混乱等乱象,也是轻量化传播难以规避的系统性缺陷。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机制和信息筛选机制在兜底。
“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因为价值观人生观等认知尚未完全确立,不能忽视微博热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杭团委书记杜加友表示。
调查组成员陈承洁认为,微博因为大量自媒体的涌入,在言论自由的同时让事实真相也变得是非难辨,我们认为这才是微博热搜真正应该去整顿的。不应该让慷慨激昂的言论左右青年的观点,不应该让明星头条充斥大学生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并麻痹他们的思想,更不应该让未经作证的信息在这些群体中爆炸传播。
JAVA5.0团队的调查数据还表明,80.12%的大学生“对本校正面新闻上热搜榜很自豪,哪怕是本校中性的新闻上热搜,也会感到很开心”。所以经常看到,不少大学常给本校新闻上热搜榜“重要新闻关注”,用上“热烈祝贺我校上热搜,再成‘别人家的大学’等遣词”。
“高校不应该在微博微信、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舆论宣传上消极应对,要在主流话题设置、正面新闻扩散上多下功夫。大学生都在谈论热搜内容,学生思政工作上就要跟上。接地气、学生喜爱的正能量新闻上了热搜、抖音上大家都在看都在讨论,学生的获得感是不言而喻的。”杭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严骁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