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五代坚守东海灯塔 要把“守塔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叶家五代坚守东海灯塔,接力棒交到了80后小伙叶超群手中
把守塔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曹刚
首席记者 曹刚
3月21日,春分,“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叶超群不记得这个春意盎然的节气,也无暇竖鸡蛋或放风筝,如果不是前一天妈妈特地买蛋糕庆祝,他差点忘了自己的31周岁生日,还有2天就要到了。
和每次上岛前一样,早晨7时,叶超群去菜场买菜,够三个守塔人吃一个星期的;8时开船,沿甬江顺流而下驶向东海;刚过入海口,便能远远望见宁波港的标志性建筑——七里屿灯塔,来往船只进出甬江口或停靠锚地的重要参照;8时40分,船靠七里屿,他和两个搭档下船,把蔬菜、鸡蛋和肉放进竹篓,挑起扁担,拾级上山,去往灯塔……
2013年4月,叶超群成为一名灯塔工,续写家族绵延上百年的“守候”。从高祖父叶来荣算起,到曾祖父叶阿岳、祖父叶中央、父亲叶静虎,他是叶家第五代灯塔守望者。每座灯塔闪烁的频率不同,借助专属“灯语”为来往船只引航、避险,在黑夜里送上永不熄灭的暖光。
坚 守
孤岛上的狗很沉默
灯塔旁的几间平房,是宿舍、伙房、机房和值班室。3个灯塔工搭班,每天分两班轮流值守,做饭和打扫全靠自己。工作不算繁重,以巡视为主,维护、检查设备,及时处理或上报故障,确保柴油发电机正常运转,灯塔在入夜后光亮不熄。
生活条件也不错。有电视、电脑、空调、冰箱和冰柜;去年还新增了跑步机、健身车和台球桌;最关键的是,能上网。母亲金凤蓉笑言,如果没网络,他很难坚持。“刚上岛时,网速只有256K,听歌都卡。”叶超群说,现在好多了,微信视频聊天也较顺畅。
叶超群做一周休一周,遇到调班或恶劣天气,要延期下岛,最长待过3周。而叶静虎当初每年要守岛9个月;叶中央的驻守时间更久。“爷爷和爸爸以前真的很苦,超乎我的想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灯塔靠燃油发光,每小时要给机器上一次弦。叶中央用惊人的毅力尽忠职守,赢得上海市劳模、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爷爷说,遇到台风天,补给船过不来,只能吃酱油汤泡饭;饮用水全来自储藏雨水,旱季里每人每天限量一杯;补柴油和添设备,都靠手搬肩扛;最苦的是做大保养,人吊在半空中给灯塔刷油漆,还要换门窗、擦透镜,一干就是一个月。”
如今,灯塔运转早已实现自动化;外墙材质更新,不必定期刷漆,保养也外包给了专业公司;发电机有了专用输油管道,无需再耗费人力……但海岛依旧狭小、荒僻,走一圈只要5分钟;湿气重,蚊子多;发电机睡前要关机,冰箱里的肉,反复结冻、化冻……最怕生病。叶超群坦言,稍有不适,就会焦虑。“身处孤岛,家人看得见却摸不着,没有安全感。”
他在七里屿有6个好朋友:4只猫和2只狗。“岛上以前老鼠多,猫来了之后大有好转。”狗则特别温顺,见到陌生人也不叫,只是低头跟在人身后。“几乎每座灯塔都会养狗,很多自幼上岛,多少有些抑郁吧。”叶超群苦笑说。
多年前,岛上尝试开发旅游,进展不顺,建好的三层楼暂作仓库,有一间成了“台球房”。屋内无灯,只能开门借天光。更麻烦的是,房间小,球杆长,走到侧面没法挥杆。他们灵机一动,把球杆尾部截掉一大段。
不同时代下,工作环境有天壤之别。是否耐得住寂寞,始终考验着叶家的每一代守塔人。
传 承
坚决把儿孙送上岛
叶静虎是叶中央的独子,叶超群是叶静虎唯一的孩子。五代接力,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