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头潜鸭等稀有鸟类现身房山(3)
“除了歇歇脚,也有一部分黑鹳把这里当成了栖息地,繁衍后代”,张伟说,因为十渡拒马河流域环境、水质优越且不结冰,本来是“候鸟”的黑鹳,常驻下来,成了“留鸟”,房山区园林绿化局根据黑鹳的栖息特性,在拒马河流域分别区划了黑鹳的觅食小区、繁殖小区、停歇地的黑鹳保护小区,并竖立了宣传牌。“观鸟、拍鸟我们不反对,但不能打扰到它们的正常生活”,张伟说,游客和观鸟爱好者要注意与鸟类保持距离,更不要利用机器或者其他物品惊扰鸟类,做一名文明的观鸟人,“不打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对话
多样性生态系统才能保证多样性生物
对话人: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邓文洪
邓文洪教授从2003年开始对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参加了多次北京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北青报:你认为一个区域吸引野生物种的原因是什么?
邓文洪:从生态学角度来讲,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动物。野生动物的分布模式,最主要决定因素是栖息地特征,包括繁殖栖息地和取食栖息地等。以黑鹳为例,北京一半左右的黑鹳集中生活在房山十渡,就是因为十渡具有裸露的悬崖,而黑鹳恰恰喜欢在悬崖上筑巢。同时,十渡的水以浅水、浅滩为主,符合黑鹳的取食栖息地特征,所以有一部分黑鹳选择栖息在北京十渡区域。当然,好的生态环境也需要保持。如果十渡的水污染了,或者人为干扰过多,也会导致黑鹳的迁移。这几年房山在动物保护方面做得很不错,当地人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和黑鹳和谐相处,不对其取食行为进行干扰,发现其巢位时,也进行了保护和监测。
北青报:什么样的生态系统能留住这些野生动物?
邓文洪:说到生态系统,我最近在思考一个“生态度”的问题。并非是环境治理的强度越大,就越能留住这些稀有野生动物。举例说明,目前十渡拒马河的治理得当,恰好适合鱼类生长,为黑鹳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但如果拒马河的水务治理不考虑生物多样性,把水治得至清无鱼,黑鹳就会大量迁移。所以环境治理需要有一个“生态度”作为衡量标准,掌握好“适宜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度,不然会对生态系统起到负面作用。
北青报:为了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你建议北京的郊区和城区在环境治理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邓文洪: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植树造林行动,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项举措也在改善着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我建议,在植树造林时不仅要考虑到美观,还要考虑到生态效应。比如在种植阔叶林的同时也可以种一些针叶林,以保证丰富的野生动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而言,不但垂直结构多样化,水平结构也要多样化,这样群落的野生动物物种才能多样化。
虽然城区内高楼大厦林立,但是也不乏公园和绿地,这些都是小的生态系统,可以做得立体化、精致化一些。植物物种多了,鸟类的物种多样性也会增加。所以,城区内小面积的绿化工作也应该考虑到生态结构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区的生态系统好了,郊区的鸟类自然也会飞来“做客”,鸟语花香的宜居环境同样可以在城区里实现。
本版文/本报记者 刘婧
图片制作/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