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高擎军垦文化大旗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4-19 20:25:11
浏览

  石河子:高擎军垦文化大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光明日报记者王瑟

  76岁的李润梅老人一大早就来到新建石河子市军垦文化广场,她老远就看到了杨英武老人,两人见面顾不上寒暄,立即开始了一天最主要的工作——练唱豫剧。  

  到了傍晚,石河子军垦文化广场人山人海,跳舞、唱戏、写书法、下棋,人们都把这里作为展示自己的舞台。

  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产生了《军垦战歌》《军队的女儿》等一大批影响全国的文学艺术作品,让军垦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影响了一大批热血青年投身军垦事业。这些军垦文化基因一直延续着,并在今天发扬光大。

  书香之城的魅力

  “诗人艾青曾在石河子生活16年,他把诗歌的种子种在这里。”艾青诗歌馆馆长朱桦介绍。1998年11月,艾青诗歌馆在石河子正式开馆,以艾青诗歌的展示、学习和交流为载体,成为全国诗歌爱好者向往的地方。

  诗刊《绿风》的办公室就在二楼,诗刊社长兼主编彭惊宇拿出刚刚出版的诗刊说:“我们是双月刊,走的是精品办刊方针,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数都数不清,仅去年我们举办的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就吸引全国5400多人参与,最终24人获奖。从中可以看出,《绿风》诗刊在全国的影响。”

  从20世纪艾青在石河子播下“诗歌的火种”,到我国著名诗人杨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主持创办《绿风》诗刊,石河子就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城。如今石河子市文联作家协会里专门有诗歌协会,正式会员就有100多位。诗歌创作的发展,带动了诗歌朗诵发展,仅石河子市诗歌朗诵艺术学会现在就有1万多名会员。而遍布城市的中小学诗歌朗诵协会,会员就达上万人。2017年,石河子市被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说起石河子诗歌的基因,副市长乐旸感慨地说:“石河子拥有独特的军垦文化,与诗歌有着深厚的渊源。建设之初,王震、张仲瀚就写下了‘草原秋风黄,凯歌进新疆’‘十万雄师进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的诗句,为石河子烙下了革命浪漫主义诗魂。之后,又涌现出艾青、杨牧、杨树、石河等一大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诗人。近年来,石河子已形成个人热情参与、社会团体积极组织、政府有力推动的诗歌创作良好态势,老、中、青诗人呈阶梯分布。近5年共出版诗集40余部,每年在全国重要文学刊物发表诗歌1000首左右,居西北五省区各城市之首。诗歌早就成为石河子最亮的一张名片,诗情、诗意、诗韵早已融入石河子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处,更多的人在读诗、写诗、爱诗。”

  相距不远的石河子市图书馆已在全市设立了14个分馆,这里可以借阅到各类图书,举办多种阅读会,更成为外地游客来石河子的首选地。“如果问我,石河子除了美景美食,还有什么最让我留恋,我觉得就是石河子图书馆。这里不仅藏书丰富,到处飘散着书香气息,还可以在这里聆听本土作家的讲座,通过讲座感悟背后的故事,可以和文学好友一起参加诗歌朗诵会,这些都让我难以忘怀。”山东游客吴峰说。

  群众文化的广泛参与

  今年69岁的邵仲英老人,腰板很直,精神头很好。1965年她来到石河子,至今未离开过这座城市。

  2006年夏天,邵仲英在石河子市游憩广场第一次见到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唱歌,她也加入其中。“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外面冷得站不住人。社区里有一些活动室,但地方太小,太吵了也会影响居民休息。”2008年,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建筑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二楼有乒乓球室、棋牌室、舞蹈室,三楼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书画室、市民学校,四楼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