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整合资源 跑出人才发展加速度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4-23 10:16:59
浏览

  整合资源,跑出人才发展加速度(深度关注)

  ——看山东如何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本报记者 孟祥夫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人才发展政策频出,但用人单位和人才知晓率不高;有的地方人才“帽子”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人应接不暇,人才工程交叉重复,区分不够清晰;还有的地方不同部门各自为政,服务资源未能有效协同,形成“信息孤岛”……人才工作“碎片化”倾向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如何提高人才政策的“含金量”,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2018年以来,山东加大整合力度,发力破解人才工作资源分散、工作重复、多头推进等难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减少“帽子”,为人才工程“瘦身”

  济南市历下区科院路,梧桐吐绿,花香四溢,一派春日气息。草木掩映中,几栋低矮灰白建筑并不起眼。然而,这里的名声大得很。全国首家“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参比实验室”“山东省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汇聚着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5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名中科院特聘专家。

  39岁的陈庆锋去年刚评上“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按照老政策,青年专家要求参评者年龄在40岁以下,每两年才评选一次,共70人,去年要是评不上就没机会了,压力很大。”陈庆锋说。

  幸好,他赶上了省里优化人才工程的政策及时雨。“我们在整合、减少各类人才工程数量的同时,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注重增加青年人才的评选比重,形成‘金字塔’结构。就比如,‘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现在一年一评,一次评200人左右,激发了青年学者的干劲和闯劲。”山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8年,山东着眼解决人才工程体系不够清晰、个别人才多头申报等问题出台办法,规定同一行业领域同一层次一般只设置一项人才工程;同一省直部门牵头实施的同一层次人才工程一般不超过两项;同一市组织实施的综合型人才工程一般不超过两项,从而将全省人才工程从上到下划分为3个层次,形成合理梯次结构。此外,山东还规范申报工作,要求同一时间同一人选只能申报入选一项人才工程,管理期内上一层次人才工程人选,不得申报下一层次人才工程,避免多头申报、无序申报等问题。

  “帽子”少了,层次清晰了,人才的烦恼也少了,大家纷纷点赞。崔波是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前些年,他没少跑项目、申报各类人才工程。“之前项目多、‘帽子’多,一有新项目,我们就得第一时间报,自己不主动报,单位也会催着报,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崔波说,“现在好多了,同类项目不用重复报了,可以腾出更多精力专心做研究。”

  在给人才工程“做减法”“瘦身”的同时,山东还在人才政策整合上狠下功夫。针对现有人才政策“碎片化”,政策散落在各个文件里,“找起来费事、用起来麻烦”等问题,2018年以来,山东对省级层面90个人才工作文件进行梳理,抽出133条政策“干货”集中发布,并附上来源文件的二维码、责任处室和电话,方便人才查询使用。

  在省委组织部,记者发现,往年编印的《人才支持政策汇编》《企业人才支持政策汇编》等“大部头”已被整合为一本小册子,页码也从之前的600多页减少到60页。翻开手册,只见“人才工程政策”“人才管理政策”等内容简单明了、一看即懂。

  整合资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