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为农民工戴好“安全帽”(2)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4-25 10:34:52
浏览

  记者了解到,上海等地加强农民工欠薪案件信息通报与会商沟通,为农民工案件建立法援绿色通道。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地亦健全完善了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协调机制,对农民工讨薪等案件简化手续,大大缩短办案周期。

  编印教育资料册成农民工护身符

  “陈主任,单位将经济补偿金发给我了。”

  3月15日,永康市东城街道一位听过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志明法制培训课的农民工,专程回到法律援助中心表示感谢。

  原来,该农民工在某国有企业从事保安工作,因涉嫌犯罪被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但单位没有向他支付经济补偿金。陈志明将《拖欠工资和劳动合同纠纷常见问题解答》交给他,并告诉他,“如果人民检察院不认为你犯罪,你就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你把资料给单位领导看看他就知道了”。后来检察院不认为该农民工犯罪,所在单位依法向他支付了5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类似利用公共法律教育资料解决纠纷的例子,在永康法律援助中心不胜枚举,每年当事人从资料架上取走的公共法律教育资料多达4000多份。

  在日常接待中,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对农民工所提出的普遍性、疑难性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从中梳理出农民工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与律师、相关部门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用简洁通俗的语言编写成公共法律教育资料。

  经过多年不断积累实践,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编印了《雇员人身损害及其他人身损害纠纷常见问题解答》《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常见问题解答》《婚姻及财产继承常见问题解答》等30种约25万字的公共法律教育资料。

  一份资料就是一位法律援助宣传员,这些资料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中起到了普及法律知识、解答常见法律问题、指引解决路径的作用,如同他们的“护身符”,几乎每位离开接待大厅的来访农民工都要带走几份资料,边走边看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