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舍得”书写“国家队”医院三十载奋斗史
“为什么当初会加入医院?因为这里需要我们,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懂得‘舍得’。”回忆起当年离开工作了近八年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室,来到当时还是一片荒郊的长沙河西,投入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筹建中,该院副主任护师石丹岳感慨不已。
如今,三十年过去,湘雅三医院周边早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这家始建于1989年的医院也从无到有,现已跻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直管的“国家队”医院行列。
“那时真是我人生中一段艰苦且充实的历练。”石丹岳说,她刚加入到湘雅三医院时,医院的大楼还在建设当中尚未成形,唯一可饮用水井的周围全是泥泞的黄土坡,打水需要自备高帮雨鞋,取回来的水也不知雨水成分占了多少。
“当时附近还没有公路和公交车,所有的出行只能靠救护车。”石丹岳笑称,长期坐救护车在进出医院的小道上颠簸,让自己练就了不晕车的本领。
主持培育医用供体猪的中国科学家王维。 湘雅三院 供图
与石丹岳一样,主持培育医用供体猪的中国科学家、湘雅三医院第五党总支放射科党支部书记王维,也是在建院之初便舍弃了相对优厚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湘雅三医院的建设中。当时,医院缺资金、缺设备、缺人才,可王维从来不怕困难,他的口头禅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建院之初资金有限,医院只能从国外买来二手设备,安装调试全由医护人员自己来,没有说明书可供参考,甚至一些小配件也找不着。为了配一台设备上的螺栓,王维带领几个同事跑了几十里地,找遍长沙的五金店,最后才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我是家中的第三代湘雅人,深知患者因医疗水平有限,而求医无门的无助。”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的王维,因在临床上经常看到糖尿病患者求医无门,而开始关注糖尿病的治疗,进行异种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为了寻找最适宜的异种移植供体猪种源,王维跑遍中国十几个省份的偏远乡村,筛查了几十类猪源。他曾在青海一家保种场,跳进臭味难闻的猪圈,提取了30多头猪的血液标本;也曾在元旦直奔海南岛黎族聚居的霸王岭,深入农户挨家挨户寻访纯正五指山猪。几年内,他和同事行程数万里,采集并研究了11种中国独有的纯种猪种,从中成功筛选出最适合移植用的猪源。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何庆南接受记者采访。 蒋凯 摄
在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之后,王维采用自主开发的微创介入方法,与自行研究的针对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抗免疫排斥治疗方案,对来自中国各地的20名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单次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8例病人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使他们基本摆脱了疾病的折磨。
2005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学术年会上,王维异种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研究报告引起轰动,被赞“中国人真了不起”。2008年,在王维的倡议下,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在中国制定了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长沙宣言》;2018年,第三届全球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研讨会再度落户长沙,形成新的《2018长沙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