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展陈方式 丰富参观体验(解码·县级博物馆)(2)
沿着楚文化发展脉络行进,158枚楚金币构成的“金山”,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大大小小的楚金币,是博物馆特色藏品之一,形状多为楔形、圆形和龟版,印记则各不相同。
“这是为了区别金钣成色和来源。”曹微微解释,作为一种称量货币,楚金币在交易中切割称量才能使用,不少金币刀刻痕迹依然清晰可见。上世纪60年代至今,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出土的楚金币达195件(块)。
在新馆二层,寿县文明史、寿春寿文化的展陈独具特色。既有还原淝水之战古战场的沙盘,又有崇寿礼俗的书法绘画作品,一件件藏品,彰显了楚文化的历史底蕴、寿县县城的发展脉络。
活化利用,创新文物讲述方式
伸出食指,轻触屏幕,原本静止的累丝镶宝八龙纹金带扣一下子“活”了起来。带扣上圆下方金光闪闪,浮雕螭龙眼须活灵活现,按住“文物”上下左右翻转,一个逼真的三维立体影像呈现眼前。
在一楼前厅展示屏前,看着被蓝色气泡包裹的各式馆藏,寿县第三中学七年级学生张浩宇忍不住伸手触碰。屏幕上是博物馆采集的3D文物模型,不仅可以放大局部细节,还能360度旋转。
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中,这样的互动场景有10多处。寿州窑展区的制陶游戏,使游客更加了解运瓷石、和瓷泥、拉坯、施釉等工艺流程;显示古籍的电子书屏,观众伸手一滑就能翻页,图文结合更增趣味……
“2020年起,博物馆就开始进行数字化探索。”负责馆内多媒体设备运营的赵允柏说,截至目前,数字化建设项目共完成900件(套)文物三维数据和2000余件(套)文物高清二维数据采集与制作,为博物馆中的文物建立了完善的数字档案。
展馆中,有一处寿县北大街街市场景复原造型。在王建国看来,简单的建筑陈列,难以还原清末民初时期的街市生活场景。于是,博物馆仔细查找地方志,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从市民的穿着打扮到店铺的门头招牌,就连街上叫卖豆腐的小贩,都一一生动还原。
在此稍一驻足,当地方言演绎的对话响起,点菜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为了真实还原老城景象,博物馆还特意找了本地市民配音。“里面还有我们老馆长的声音哩!”王建国说。
数字化技术让历史更有温度。“文物的锻造工艺、实用功能,甚至纹饰内涵,都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传播。”王建国说,博物馆的功能并不是简单对文物进行收藏保护,而是要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为更多人了解。
丰富体验,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
一块豆腐,一把小刀,巧手雕琢,置于盏中。不一会儿,一朵形似绣球的豆腐花悄然绽放,白色“花瓣”密密层层,微微颤动。游客里三层外三层,将寿州豆腐宴非遗传承人张士宏围住。25岁的市民曹惠颖聚精会神瞧了10多分钟,“没想到,豆腐还能雕出花来!”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曹惠颖是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常客。参观之余,她还喜欢参加馆内活动。“剪纸、绘画、投壶,全体验过。”参与各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不仅可以体会到手工制作的乐趣,还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楚文化。
眼下,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社教活动已成常态。从在石上作画,到使用黏土捏制出博物馆代表性青铜器,各类体验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脉络。
“近年来,我们还组织了文物进校园、进养老院活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社教信息部工作人员余金钰说,一有空闲,他们就会带上文物展板走进学校,讲述博物馆的历史与馆藏。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于走进博物馆,在这里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我们也不断创新手段,用更多方式讲述文物故事,让文物走入大众生活。”王建国说。
制图: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4日 11 版)
(责编:袁勃、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