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去 楚风汉韵长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7-25 19:34:01
浏览

金戈铁马去 楚风汉韵长

 

  战国彩绘鸟纹漆盘。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供图

 

金戈铁马去 楚风汉韵长

 

  东汉嵌松石镂空龙纹金带扣。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供图

 

金戈铁马去 楚风汉韵长

 

  春秋三足羊首铜尊。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供图

 

  楚国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诸侯国,自先祖熊绎立国江汉以来,延续800余年,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楚国在江淮流域的经营长达400多年,最后的国都位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安徽境内以寿县为中心发现了大量楚文化遗存,为了解楚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走进位于寿县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楚国的精彩故事,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也将包容开放、大胆创新的楚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

  青铜重器彰显高超工艺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2022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彰显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的建筑理念,以灰、白、红为主要色调,既有巍巍古风,又具现代气息。“博物馆珍藏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介绍。

  馆内设有“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安徽楚文化”陈列包括序厅、立国江汉、东进江淮、徙都寿春、楚韵悠长5个单元,重点展现楚国经营江淮的400余年。

  在“安徽楚文化”陈列入口处,放置着一件庄重大气的青铜鼎。“这叫‘楚大鼎’,又名‘铸客大鼎’,原件保存在安徽博物院,这是按照1∶1比例复制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专家许建强说,楚大鼎出土于原寿县朱家集(今属淮南市谢家集区)楚幽王墓,重约400千克,是迄今发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青铜圆鼎,体现了楚国高超的铸造工艺。楚国青铜器源自中原,以装饰生动、富于变化闻名。

  楚国东进江淮的过程中,先后消灭群舒、蓼等方国,并与吴、越、蔡等国长期对峙、博弈,促进了区域文化交融,衍生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的楚文化。春秋时期的鹿首铜盖鼎、三足羊首铜尊均为舒国文物。鹿首铜盖鼎器身略似鹿状,鼎口一端呈鹿首状隆起,鼎腹一侧饰镂空扉棱,与鹿首相呼应,构思巧妙。

  三足羊首铜尊由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盖呈圆形扁平状,正中间置一桥型小钮,边缘一段半圆弧形豁口卡住羊颈部,另一端向外延伸,略呈扇形并下斜,象征羊尾。腹身一侧外凸成羊颈状,口沿上部铸成羊首,颈与尊腹相连。此尊造型生动、独特,在同类器物中实属罕见,是安徽楚文化博物馆7件“镇馆之宝”之一。

  1955年发掘的蔡昭侯申墓是寿县重大的考古发现。墓中出土文物584件(套),大部分为春秋晚期蔡国青铜器,多件器物铸有铭文。其中,豆、鉴、盘、匜、尊、簠等器型源于中原地区,或稍有形变;鼎、敦、缶等与楚国青铜器形制相同。

  展厅里有寿县出土的“蔡侯申”升鼎。此鼎无盖,侈耳敞口,束腰平底,腹周壁饰云纹,腹内有6字铭文标明主人身份。升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系青铜器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只有国君级别的高级贵族才能使用。蔡昭侯墓出土7件形制相同的升鼎,属配套使用的一组列鼎,与蔡侯申的身份地位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