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动能
龙泉山看日出,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环城绿道骑行,尽情享受健康生活……
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天府之国”再次吸引全球目光。成都正张开热情怀抱,向世界呈现一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和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
坚持“办赛”与“营城”相结合,成都推动全域同频共振、营城兴业惠民,激发了城市的生机活力。
新建改建的体育场馆和交通配套设施,带动周边地区旧貌换新颜;100公里的环城生态公园一级绿道全环贯通,违建拆除、道路整治、社区美化,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愈发靓丽;顶级赛事带来激扬活力,体育消费日益强劲,体育产业迎机遇,经济发展添动能。
来自全世界的青年运动员在成都成就梦想,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澎湃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动能。
突出办赛惠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55岁的刘燕,是一位爱游泳的“老成都”,平时一有时间,就要扎到猛追湾游泳场的水池里。成都大运会水球项目在这里训练,猛追湾游泳场经历了18个月的升级改造。升级后的场馆设备先进、管理智能,泳池干净水质好,收费也很合理,这让“懂行”的刘燕赞不绝口,也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消夏、运动健身。
2021年7月,成都启动“大运场馆惠民行动计划”,49个大运场馆不仅承接各项大运赛事,而且服务市民的日常健身生活。
全民健身在成都蔚然成风,也是“爱成都·迎大运”的题中之义。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共有体育场地设施6.41万个,建成天府绿道超6500公里、植入体育设施1700多处;2022年全民健身活动举办6000多场次,成都市民体质合格率达94.61%,连续7年实现提升。
随着“大运效应”的持续释放,成都城市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位于龙泉驿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是本届大运会的主要场馆区,从大运村一路前往,满目皆绿。环湖步道四季景观特色分明,仿佛一条珠链点缀在城市中,与奔跑休憩的人们相映成趣。
一座座大运场馆拔地而起或修葺一新,桥下、街旁、屋顶等城市“剩余空间”也变身成为“金角银边”,满足人们运动休闲、娱乐社交等不同场景体验需求。“小空间里做好大文章,折射的是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赛事营城和赛事惠民在这里有机结合起来了。”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体育局局长熊艳说。
城市的“面子”靓了,“里子”也要同样出彩。
成都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配套服务,增设便民设施,市民办事更便捷,生活也更舒心。近两年来,成都累计推动91个片区更新,实施改造老旧小区1202个,惠及居民10.7万户。
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成都东西城市轴线、大运村至主场馆直联通道等13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建成通车,大幅提升城市交通快速通达能力,不仅保障大运会期间机动车、公共交通等快速集散,也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和选择。
3000余个社区、1300余所学校、1万余场线下活动、3万余个新媒体产品、700余万人次参与“迎大运盛会 展文明形象”主题活动,成都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将大运会作为城市风貌品质特色和市民幸福美好生活双提升的契机,立足城乡社区、中小学校、公园绿道等基层细胞,每周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确保市民家门口“周周有活动,周周有看点”,发动广大市民以触手可及、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体验和分享大运盛会。每个成都市民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携手迎大运、讲文明、树新风,向全世界展示新时代城市风貌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