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小青荷”是如何长成的?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26 10:08:02
浏览

新华社杭州8月25日电(记者吴帅帅、黄筱、崔力)从2016年G20杭州峰会开始,身着青绿、洋溢青春,代表西子湖畔城市形象的志愿者们有了一个形象的昵称——“小青荷”。

如今,随着杭州亚运会开幕的脚步日益临近,又一批将承担起赛事志愿服务的“小青荷”已“初长成”。行走在亚运村和各大场馆,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已做好准备迎接盛会的到来。

一叶“小青荷”是如何长成的?

8月24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在出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小青荷”准备好了

前不久举行的首届亚洲U16女排锦标赛上,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林安琪负责对接服务伊朗队。作为亚运会前重要的测试赛,这次比赛也成为志愿者们的一次“模拟考试”。

从队伍入境开始,林安琪逐渐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虽然此前我们经历了多轮培训,包括基础技能、志愿礼仪等通用培训,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殊培训等,但真的承担起一个团队的沟通服务职责,压力还是不小。”

一叶“小青荷”是如何长成的?

8月18日 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在亚运村聆听培训课程。乐嘉骏摄

截至今年7月上旬,已经开展的50多场“韵味杭州”系列赛事和演练活动中,有来自43所高校的1.9万余名预录用志愿者提前“上岗亮相”。

协调训练场馆时间、安排车辆、引导队员入场……“这些工作都需要我沟通对接,像整个代表队的‘大管家’。”林安琪说,从一开始的略显慌张到最终获得队伍教练、领队的一致好评,通过测试赛,她和同伴们收获了经验和信心。

据介绍,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于2021年5月启动,经过全球招募、补充招募,共有31.7万人成功报名,最终选拔出3.76万名志愿者,主要来自浙江省内46所高校,还面向社会重点吸纳竞赛、小语种、医疗等专业力量。此外,还有浙江省外志愿者约400人,其他代表性群体约400人。

据杭州亚组委志愿者部介绍,本届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队伍呈现专业性、代表性、广泛性、国际性等特点。例如包括曾参与过北京冬奥会等有经验的志愿者,医疗、竞赛领域的专业人士等。

一叶“小青荷”是如何长成的?

8月24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在出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2016年,浙江外国语学院土耳其语专业教师姚凌葳曾是G20杭州峰会的志愿者。“当时我在G20多语言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实时口译服务。”

7年过去,曾经的“小青荷”姚凌葳如今已成为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培训师,她和同事们将负责培训在亚运村对接各代表团团长、官员的志愿者。

“目前我们100多名骨干志愿者已经全部到位,分成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五个大区,进行针对性培训。”姚凌葳说,这批志愿者相当于代表团助理,许多信息沟通、需求传达都需要靠他们完成,服务时间长、综合要求高等特点会带来不小挑战。

为保障志愿者出色完成服务工作,本届亚运会志愿者培训设置包括通用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三大块,具体还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针对性培训内容。

一叶“小青荷”是如何长成的?

8月18日 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在亚运村聆听培训课程。乐嘉骏摄

“除了细化培训方案,做好赛前准备,我们对志愿者的工作压力、强度都有经历体会,所以会随时关注每一个志愿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情绪疏导,做好志愿者的保障工作。”姚凌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