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一拓画乡愁(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27 06:38:01
浏览

  “过去表现农村丰收题材,可能画一位孃孃挑着竹筐沿街叫卖脆李,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这样的场景就得变成孃孃在手机前直播带货了。”山东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刘燕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她关注、研究现代民间绘画多年,曾多次到綦江实地调研,“随着时代发展,綦江农民版画创作需要不断聚焦新生活、新风尚,在扎根民间艺术沃土的基础上,真正体现时代变迁和当代精神。”

  不仅是綦江农民版画,在刘燕看来,现代民间绘画既要避免题材守旧、过度重复过去的生活场景,也不能失去自身特色、变成“无根之木”,“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澎湃的内生动力。”

  所有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年轻的受众呼唤新作品,年轻化的创作者恰好回应了新需求。去年,新任綦江农民版画院院长,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的80后河北姑娘刘月。

  “上学时,我就多次跟随老师到綦江写生,对农民版画有很深的感情和共鸣”,研究生毕业后,刘月毅然决定扎根綦江,从基层干起,“面向全区21个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04所中小学开展农民版画普及推广,每年培训的中小学生就有数万人次”。为了支持刘月的事业,她的丈夫也选择从重庆主城区来到綦江工作、定居,因版画结缘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多年来,在许多“刘月”的努力下,綦江农民版画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綦江区小学、初中、高中均开设了版画课,每年辅导创作版画作品3万余件。以农民版画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每年惠及市民10余万人次。如今,走在綦江街头,广告招贴、施工围挡,处处可见农民版画元素;走进路边店铺,聊起农民版画的技艺和历史,男女老少大都略知一二,一刻一拓间的乡愁,已流淌进綦江人的血脉……

  说来很巧,李成芝和爱人当年也是因农民版画创作班而相识、相守。如今,两人的女儿也在綦江文化馆工作,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一边从事农民版画创作、创新,一边参与打造东溪版画艺术街。

  綦江蜿蜒流过的东溪古镇,一座座版画创作基地、体验馆等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6年前,正在东溪书院街小学读五年级的邓巧灵,在学校版画社里第一次接触到农民版画,“刻画、上色、拓印的快乐,让我十分着迷。”后来,到綦江城区上中学的她,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到东溪,在版画馆里重温美好,“许多城里的老师来这里传授技艺,镇上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我还带同学们来体验过版画制作,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不仅是东溪古镇,还有古剑山版画艺术村、上厂村农民画室……乡村文化振兴的画卷,在綦江愈发靓丽。

  看着女儿在东溪老街传承技艺,看着“邓巧灵”们一刻一拓间陶醉其中,李成芝仿佛遇到了30多年前的自己。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7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