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伞花朵朵(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02 06:21:01
浏览

蓝天下,伞花朵朵(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图①:跳出机舱的官兵打开降落伞后,伞花仿佛盛开在空中的雪莲。
  图②:参加跳伞训练的官兵从机舱后门一跃而下。
  以上图片均为朱金平摄

 

  穿越盛夏的一片片云雾,我们乘坐的大型军用运输机飞临预定的空域。指挥员果断下达了跳伞的命令,来自雪域高原某部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官兵,从机舱后门两侧井然有序地鱼贯跳下。

  在我的镜头里,他们跳伞的动作是那样英勇无畏、干练娴熟。刹那间,一团团伞花在蓝天白云间绽放,恰似飘浮于天空的一朵朵巨大的雪莲花。

  当第一拨跳伞队员全部离机之后,运输机关上后舱门,在空中盘旋,伺机投放下一拨官兵。这时,一个头戴迷彩钢盔、浓眉大眼、脸上轮廓分明的老兵挂好伞钩,走到我跟前,满脸自信地准备跳伞。看他气定神闲的样子,我故意问了一句:“你现在心里不紧张吗?”他微微一笑:“没有什么紧张的,跳得多了!”

  他叫骆传峰,是该部一营一连四分队的一级上士,兼任副分队长。后来他告诉我,作为一名特战队员,刚开始跳伞时没有这样坦然:“第一次跳伞时我心里非常惶恐,怎么跳下去的都不知道……”

  小伙子来自安徽,出生于1992年。上中学时,一部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他看得十分着迷,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另一个“许三多”。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正上高一的他从电视里看到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画面,感动得泪流满面,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勇敢的军人。2010年,他如愿成为原兰州军区某特战旅的一名新兵。

  然而,梦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初入军营时的骆传峰,1.73米的个头,体重才55公斤,有些瘦弱。一天夜里参加急行军,要跑60公里。他背着枪和背包,没跑多远就走不动了,最后在班长的帮助下连滚带爬地赶到目的地。此时,他双脚的血泡已磨破,脚板上血淋淋的一片,躺在地上一步也不想挪动了。

  这时他才发现,真正的“许三多”不是那么好当的。他很快就适应过来。部队的教育使他明白了“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的道理。任何训练的好成绩,都是流汗甚至流血换来的。没有一个“兵王”不是拼出来的。在军营这座大熔炉里,经过加钢淬火,他的体重增加了,体质也迅速增强,各项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在特战旅里,骆传峰本来是一名狙击手,但诸如通信装备、战场救护、武器射击、伞降潜水等基本课目都必须掌握。他想样样冒尖,但部队高手林立,哪有那么容易!尤其是伞降训练,对他来说难度更大。他原本就恐高,在地上训练跳伞时就吃了不少苦头。尽管后来克服了困难,但真正第一次乘飞机从高空跳伞时,还是紧张得不得了。他说,当时心一横、眼一闭,双腿一弹就跳出了舱门!几秒钟后,他的后背像被谁猛地往上拽了一把,由电子仪器控制的降落伞自动打开了。他睁开双眼,蓝天白云、高山河流、村舍农田尽收眼底,美得令人简直忘记一切。尤其是战友们打开的伞花,就像天空中飘移的一朵朵洁白的雪莲,美不胜收。过去他从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此时他觉得一个军人有机会跳伞真是太幸运了,能够用青春守卫祖国这壮丽的山河,值得了!从此,他不再害怕跳伞了,而且各方面进步飞快,当兵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后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部队的标兵骨干,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2017年,上级要从旅里挑选十几名优秀特战队员去雪域高原执行临时任务。经过自己报名、组织推荐、层层考核,骆传峰成为“幸运者”。他和战友们战胜了高原寒冷缺氧的环境,坚守阵地8个多月,出色完成了任务,所在营荣立集体一等功。同时,他与同来的战友们按照新的编制调整,就驻扎雪域高原。从此,他成为一名高原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