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暖服务展青春风采(聚焦亚残运)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0-27 07:12:07
浏览

以温暖服务展青春风采(聚焦亚残运)

 

  杭州亚残运会主媒体中心,志愿者为记者提供服务。
  本报记者 厉衍飞摄

 

以温暖服务展青春风采(聚焦亚残运)

 

  杭州亚残运会轮椅篮球女子金牌赛,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张雪梅(左二)在比赛中。
  环球时报记者 崔 萌摄

 

以温暖服务展青春风采(聚焦亚残运)

 

  杭州亚残运会轮椅击剑男子花剑团体金牌赛,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孙刚(左)与伊拉克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友好示意。
  本报记者 王 亮摄

 

  杭州亚残运会平稳有序进行,车站、机场、亚残运村、各竞赛场馆……杭州亚残运会志愿者“小青荷”用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为人们带来温暖。

  从杭州亚运会到杭州亚残运会,志愿者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青春风采。

  “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让服务更到位”

  在杭州临平体育中心体育馆,坐式排球运动员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场边,竞赛技术运行领域志愿者胡锐紧盯着排球,每当排球滚到场外,她便以最快的速度将新球传回给运动员。

  胡锐介绍,常规排球比赛中,志愿者以击地传球的方式将球传回给运动员;但坐式排球比赛中,由于运动员需要依靠手臂和臀部在赛场上进行位置变换,因此给球方式改为“地滚球”。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胡锐从今年6月就开始进行相关练习。“通过服务赛事,我体会到竞技体育的激情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胡锐说。

  杭州亚残运会人力资源指挥中心执行指挥长、志愿者部部长汪杰介绍,杭州亚残运会共有约1.2万名赛会志愿者,提供竞赛运行、注册制证、礼宾语言、媒体运行、后勤保障等13大类的志愿服务。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服务对象有所转变,志愿者需要考虑残疾人运动员的需求和特点。一名印度尼西亚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在上坡路段不方便控制轮椅,志愿者看到后及时提供帮助,得到运动员的称赞。“提供志愿服务时,要细致观察、快速反应。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让服务更到位。”汪杰说。

  “有机会成为志愿者,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手语老师带领残疾人演员,用手语合“唱”国歌的场景令人动容。在四周看台上,来自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44名“小青荷”组成手语翻译志愿团队,在现场提供场馆引导、咨询等服务。

  “小青荷”中,不乏残疾人的身影。

  来自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大三学生朱祥生,因为肢体障碍走动不便,但这并不影响他为观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热情。在他看来,这段亚残运会志愿者的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对生活产生更多动力和热情。“有机会成为志愿者,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朱祥生说。

  杭州市民朱檑是一名残疾人田径运动员,虽然此次没能参加比赛,但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杭州亚残运会,他说:“梦想,换了另一种方式实现。”由于朱檑有参加残疾人体育赛事的经验,他对残疾人运动员和观赛者的需求更加了解。作为开幕式场地引导员,朱檑熟练而专业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从接受帮助到服务社会,残健融合的背后是爱心的传递。在杭州亚残运会期间,杭州市残联派出18名残疾人赛会志愿者。汪杰表示,社会的帮助让许多残疾人增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如今他们回馈社会,展现了残疾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采。

  “赛会志愿服务体系日渐成熟,将为举办大型赛会积累宝贵经验”

  据了解,杭州亚残运会开幕以来,志愿者累计收到160余封由各体育代表团、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现场观众发来的感谢信、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