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藏珍 滕韵绵长(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2)
承接大汶口文化的是龙山文化,以高超的制陶工艺闻名。此后便是岳石文化,为铜石并用的时期。展厅里展示了龙山文化黑陶鼎、岳石文化双孔石刀和亚腰石斧等代表性器物。
三国五邑佳话流传
夏商周时期,滕州地区分布着不少古国古城。除了滕、薛、郳三国之外,还有灵邱、昌虑、欢城、戚城和湖陵(一说郁郎)等城邑,被称为“三国五邑”。
据古籍记载,“滕”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炎黄之战后,炎帝大败,黄帝率族东来,封其第十子于此,以地名为国名,立滕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同父异母的弟弟错叔绣于此,建立了姬姓滕国,史称“叔绣封滕”。
“这3件青铜器是1978年在姜屯镇庄里西村一座古墓中发现的,分别为1件铜鬲、2件簋,都带有铭文,其中鬲上的铭文为‘吾乍(作)滕公宝尊彝’。从形制、纹饰和铭文来看,三器为西周早期器物。”讲解员介绍,“滕”铭铜器的发现,揭开了滕国的神秘面纱。
中心展柜展出滕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滕侯鼎。它是滕国国君祭祀用的礼器,通高27厘米,子母口加盖,盖上置4个卷龙状小钮,盖及口沿下饰夔龙纹、鸟形纹各一周,腹饰饕餮兽面纹4组,足饰蝉纹及卷云纹。盖、器内底部分别铸铭文2行6字——“滕侯作宝尊彝”。此鼎铜质精良、纹饰华丽、铭文清晰,代表了西周早期滕国青铜铸造的最高水平。
“这件珍贵的文物,当年差点被当作废品卖掉。”讲解员对记者讲述了滕侯鼎被发现的故事:1982年3月,庄里西村一个村民在田里干活时,挖到一座古墓。他将墓中挖出的6件青铜器带到废品收购站,所幸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一眼看出这是文物,当即打电话通知文物保护部门。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后,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清理挖掘,出土文物20余件。
考古研究表明,庄里西村是滕国贵族集中埋葬之地,自西周早期一直延续至战国早期。展厅中展示了庄里西村发现的一系列文物:青铜匜和青铜盘是成套的盥洗用具;青铜面具透雕张口瞪目的兽面,是巫术活动的道具;彩绘龙形耳陶簋和凤形耳陶簋造型独特,为祭祀用品;战国骨梳梳齿细密,梳背上雕刻两只展翅欲飞的瑞鸟,工艺精湛。
据《左传》记载,滕国面积只有方圆50里,这样一个小国却能延续700多年,令人惊叹。滕国历代国君积极推行强国之策,尤其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采纳孟子的治国思想,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政绩斐然。滕国被誉为“善国”,慕名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展厅里再现了滕文公向孟子问政的场景,展板上介绍了有关“善国”的5个历史故事。
薛国建立于夏代,至战国中期为齐国所灭,历时约1700年,是先秦时期享国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据史籍记载,夏禹时,奚仲为车正,受封于薛;商初,薛国国君仲虺任商汤之左相;西周时期,妊畛承薛,传国31世。公元前321年,齐威王将占领的薛地封给少子田婴,妊氏薛国由此变为田氏薛郡。田婴去世后,其子田文(孟尝君)继承薛地。孟尝君在此广纳门客,留下了焚券市义、狡兔三窟、鸡鸣狗盗等历史故事。
滕州境内发现了薛国故城遗址、大康留遗址、前掌大遗址等薛国遗迹。大康留、吕楼、轩辕庄等地出土的商代铜器证明,最迟在商代中期,商文化已东进至滕州地区。
前掌大遗址位于官桥镇前掌大村,西距薛国故城约1公里,为商末周初薛国贵族墓地。展柜里展出了前掌大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有铜簋、铜爵、铜觯、石犀牛、骨管等,勾勒出商末周初薛国的繁荣景象。
金玉满堂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