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博珍宝中感受荆楚文化(3)
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写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曾侯乙尊盘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附饰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曾侯乙尊盘是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记载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秦律已经达到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郧县人头骨化石
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湖北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两具头骨化石,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属于直立人类型,简称“郧县人”。这两具头骨化石分别被称为“郧县人”1号和2号头骨化石。2022年,“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在学堂梁子遗址新一轮发掘中被发现。“郧县人”的发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百万年的人类史提供实证。
数据来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