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18 08:34:01
浏览

国际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

小字号

国际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

 
 

刘诗平、孟宪实的《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全面梳理了敦煌宝藏及敦煌学的前世今生。书中论述有根有据又不乏新意。比如在论述敦煌宝藏缘何会被西方探险家屡次巧取豪夺时,作者从比较视野出发,挖掘了其中的深层原因。“当西方涌现探险考察热潮、考古学者在世界各地发掘时,中国还停留于传统金石学阶段,文人学者多热衷于碑帖鉴藏与书画题跋……对于列强组织对中国西北进行的大规模考察,当时也没有什么中国学者能够看清其本质。”

于是,西方探险家集团纷至沓来,他们以敦煌为基点,辐射整个西北地区,非法盗挖劫掠了我国无数的文化宝藏。其中,自然以敦煌宝藏最为人熟知、影响最大。所以,才有陈寅恪对这一惨痛文化事件的悲愤之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敦煌宝藏的离去,是清末民初屈辱历史的缩影。历史已无法挽回,将损失降到最低,并通过各种手段让文物回归祖国,成为一代代敦煌学者和国人的共同心声。《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将学术文化界几代人通过著书研究、摄影、绘画等多重手段,将敦煌文化细致研究并发扬光大,最终实现敦煌宝藏“寻梦与归来”的艰辛历程写了出来。

与此同时,书中并未只写海内外中国学者对敦煌宝藏的追寻与研究,而是兼顾国外研究者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在作者看来,“敦煌和敦煌学的最大特性,是世界性和国际化”。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在这里交融,佛教、道教、景教、祆教、摩尼教和儒家在这里汇聚。文明交汇的时代背景,诞生了敦煌藏经洞里多种文字的书卷与经卷,孕育了莫高窟灿烂无比的石窟文化。而这些宝藏流向不同国度的不同博物馆乃至私人手中,也注定了敦煌学必须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视野。因此,作者按照时间与国别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敦煌学家、艺术家及相关著作。作者以开阔的视野与坚定的文化自信指出:“敦煌石窟保护中的国际合作,频繁的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同样显示了莫高窟和敦煌学的国际化。世界性的敦煌学,在不同国家造就了一批世界性的学者。敦煌学的未来,在于交流和合作,在于创新与融合。”

今天,通过一代代敦煌学家的努力和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流失海外的敦煌宝藏以各种形式回归故里,几度落后于西方的敦煌学研究也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恰如书中所说,通过敦煌,“人们看到了盛唐前后几个世纪里中华民族的开放心态和中华文明的包容精神,看到了一个开放而强大的中国对世界所能做出的贡献。”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2024年“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1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文化和旅游部新闻中心、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新华每日电讯共同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银行、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主办的“游购乡村 好物迎春”——2024年“游购乡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办。此次活动是“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重要内容之一。…    
国际足联2023年度颁奖典礼举行 梅西第八次当选世界足球先生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欧兴荣)北京时间1月16日凌晨,国际足联2023年度颁奖典礼在伦敦举行。阿根廷国家队队长梅西击败曼城队前锋哈兰德和法国队队长姆巴佩,第八次当选世界足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