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 妙笔“写”风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老字号)(2)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水浒》第一版就印刷了150万套,第二版印刷量达到180万套。”谈起上世纪80年代的“连环画热”,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营销中心总经理孙建虎说,“经常是书还未上市,就掀起了抢订高潮。”据统计,1983年全国出版连环画2100种,共计6.3亿多册,风靡一时。
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普及、国外漫画进入国内,娱乐方式日渐多样化,仍停留于黑白色调、样式老旧的连环画开始受到冲击。
近年来,随着国风国漫渐成潮流,令人耳目一新的连环画再次走进大众视野。细致描摹的传统服饰、内涵丰富的东方故事,无一不吸引着年轻人走进连环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连环画报》主编高洁看来,连环画不会过时,“连环画拥有很高的文学水准,艺术性经得起时间检验。”
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年均销售额增幅为20%左右,“目前,码洋基本能达到五六千万元,市场正在扩大。”孙建虎说。
“好的连环画,是靠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镜头】历时3个月,从江西到陕北,通车的地方就乘坐长途车,不通车的地方就靠步行和骑马,沈尧伊第一次重走长征路。徒步翻越夹金山,因为缺氧,沈尧伊几乎一步一停,登上顶峰用了整整8小时……从1988年到1993年,沈尧伊先后多次行走长征路,创作了中国连环画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地球的红飘带》。
6年,926幅画,这是《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时长与内容厚度。1987年,魏巍发表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引发社会巨大反响。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超过800幅作品的大型连环画,画家沈尧伊受到邀约。于是,一场用图画展现历史的“长征”就此开始。
“好的连环画,是靠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李晨说。
少则数十幅、多则数百幅数量的图画创作,要求创作者具备相应的生活底子、扎实的绘画功底。画面设计、人物造型、肢体语言、表情演绎、环境设置等方面,都是对创作者智慧和能力的考验。
没有沉入生活,何来纸上鲜活?
深入历史现场写生采风、几易其稿,更是创作者的日常。“一位好画家,不轻易放过每一个生活细节。”为了创作连环画《红嫂》,李晨翻山越岭,去见红嫂明德英。谈及当下的生活,明德英不知如何表达日子的红火。只见她颤巍巍地站起,向米缸里一捞,满是皱纹的手掌上,躺满了晶莹的米粒。无需言语,这生动的一幕令李晨久久难忘。
邹依庆说,多年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培养了一大批连环画家。但优秀的画手,依然是连环画创作的稀缺资源。现在,连环画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躬身求索。
在第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中,青年画家的创作约占全部入选作品的45%。他们思维活跃、艺术语言丰富,更加注重挖掘故事的时代价值。“连环画是高度综合性的创作方式,需要具备很多领域的知识,是很有吸引力的挑战。”90后连环画画家官欣说,“年轻一代的连环画创作不仅保留了传统魅力,还融入了许多新元素,让它更年轻、更潮流。”
一部优秀的连环画,有赖画家的勤勉,也离不开编辑的用心。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内,讨论画面、编写脚本,14名编辑正在忙碌地工作。“脚本的编写,是连环画前期创作的关键。”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中心副主任马晓婷说。既做“加法”,邀请专家学者参与文本撰写,让画面更符合历史语境,增加文本的准确性、信息量;也做“减法”,浓缩原著精华,减少篇幅,提升可读性,让画作更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