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保护传承的启示(传承之光)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20 06:36:01
浏览

古蜀道保护传承的启示(传承之光)

 

  古蜀道金牛道翠云廊的古柏。

 

古蜀道保护传承的启示(传承之光)

 

  古蜀道上的阆中古城。

 

古蜀道保护传承的启示(传承之光)

 

  古蜀道之青龙咀古道。
  以上图片均由高大伦提供

 

  核心阅读

  对古蜀道的文化价值挖掘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蜀道新的时代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古道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秦直道、古蜀道、万里茶道、岭南古驿道等文化线路,既是重要的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见证。如今,对古道的保护传承研究得到更多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形成了纪录片、研究丛书、碑刻大展等。人们不断创新古道文化的“打开方式”和体验方式,古道在一次次的跨界融合传播中焕发新的样貌。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古道的考古研究和文化价值挖掘,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了有益探索。自2005年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系统性地进行了文化线路的考古考察工作。在川滇、川藏、川青、川黔等14条古道中,考古工作者用心用力较多的是古蜀道。对古蜀道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等相关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古道调查宜考古工作先行

  在漫长的历史中,一些古道历经多次兴废,许多路段几经改道,如今已难觅踪迹,所以要经过田野调查才能清晰确认。2012年,来自考古、历史、交通、地理等领域的专家们多次参与全面考察古蜀道的学术活动,行程上千里,考察各类文物点300余处,获得大批新发现。

  考古工作者们主要通过驿站、古城堡、水源来探测古道的大致走向。蜀道这类在大山里穿行的道路,地理环境特殊。古时人们往往要从某个坳口翻山、从某个渡口过河,因而有迹可循。加之早期栈道孔洞密布,晚期多铺石板、架石栈,古道本体遗存丰富,不少山区至今尚存沿途的碑刻题记。不少专家在多次考察四川古蜀道后感慨西南地区古道保存状况之好。

  以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米仓道为例。米仓道现存完好的古道路有400多公里,以平昌县的长安古道和通江县的阎王碥古道、碑坡古道、红花溪古道、渡水溪古道等为代表。长安古道上的一处落款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长安古道”石刻,是米仓道的直接证据之一。而米仓道最早的文物遗迹为新石器时代。2012年的一次考古调查中,专家在平昌县发现了长安古道、汉中道,在南江县发现了桃园古道、土字坝栈道孔,在通江县发现了红花溪古道,这其中都有汉代遗迹。在通江县渡水溪民胜镇新场村,专家发现了三座清代石碑,内容提及“上通汉南,下达三江”,这是米仓古道线路最直接的文字记载。小宁城遗址、安辑寨、吴家大院等古城、古寨、古建筑群的布局规模,见证了米仓道曾经的繁荣。

  我国的古道在南方多为泥土路,北方多经沙漠草原,加之年代久远,一些文化遗存已深埋地下,需要经过考古调查与发掘,方能一窥原貌,进而判定其历史文化价值。丝绸之路、大运河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前,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工作并进行了典型遗址的发掘,相关考古成果在申遗文本中占较大比重。此外,秦直道、唐蕃古道等,皆因大量的前期考古工作而大大丰富了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加强对古道的文化价值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