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时代气象 推进语言创新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21 11:05:01
浏览

原标题:捕捉时代气象 推进语言创新

纵观千年,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对自然山川的真实描绘,更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山水绘画艺术语言的成熟与演进,又反过来将中国人的内在精神视觉化、审美化,从而形塑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形成了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可居可游的山水绘画,呈现出中国人崇尚自然、崇尚和谐、崇尚秩序、崇尚理想的独特价值观。

进入21世纪以来,山水画创作在“时代精神”与“语言探索”两个方向深度开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艺术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时代精神的体现,仅展示单纯的技术与技艺,就失去了艺术存在的目的与意义;如果没有对艺术语言的探索(不仅局限于中国画笔墨,也包含图式、构成、色彩、观念、材料、展陈等涉及视觉效果的所有方面),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艺术意义则无所依托。

为此,中国国家画院力图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从中国山水画开始,探讨中国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并于今年1月12日推出“山水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学术研讨会暨提名展。本次学术研讨会秉持开放的胸襟,注重开放性、交流性和启迪性,选取了周韶华、崔振宽、姜宝林、杜大恺、龙瑞、范扬、薛亮、赵卫、林容生、陈平、何加林、卢禹舜、曹俊、方向、曾健勇等15位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山水画艺术家,力图从他们的创作实践出发,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在绘画语言探索与时代精神表达互为促进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值得总结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表示:“为使当代山水画创作不断迈上艺术高峰,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交流互鉴,一方面艺术家们需要不懈实践努力,另一方面艺术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突破。为此,国家画院作为中国美术创作的国家队,理所应当担负起时代的重任,这也是我们策划此次学术研讨会暨提名展的初衷。”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是研讨会的学术主持,她阐明了展览的目的和宗旨,即将理论与创作更加紧密地结合,从当下山水画创作的现实出发,避免空泛的讨论。“理论讨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通过理论与艺术实践相互促进,努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学术探讨,不断凝聚共识,推动理论建设,构建中国特色艺术话语体系,为中国艺术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积极贡献力量。”她表示。

山水画是中国人崇尚自然、寄情自然、赞美自然的艺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追求贯穿于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也是山水文化的价值所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表示,中国画要坚持江山情怀,而山水画要体现生态意识:“中国山水画的文化价值在于始终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天人合一作为最高追寻。我们说艺术上的‘知’‘情’‘意’三位一体,表现在具体的绘画创作中,‘师古人’是向传统学习,‘师造化’是向自然学习,创作是自我表达,也就是身体、心灵与自然三位一体的具体体现。山水画的生态意识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不断地随时代变迁而进一步升华。”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则指出了山水画内在精神理想的变化:“人们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如何能寻找到自然?今天山水画的核心其实是一种回到自然、释放精神自由的方式,这种精神的自由已经并不完全是传统文人的,而是我们今天社会带有普遍意义的、大众性的一种自由的精神释放。”

中国画语言的革新少不了笔墨,笔墨问题至今仍是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表示:“语言的革新少不了笔墨,笔墨的质量、结构、样式、精神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品质的保障,如果没有笔墨,哪怕形式、花样再好,那也没有内涵和可读性。同时,要有自己的图式和符号,这也是很多艺术家一辈子在摸索的。”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则指出要拓展笔墨的表现形式:“我们把看到的物象符号化,这是一种由外及内的转化过程,它体现了画家的精神和本真。如今我们面临着新的题材、新的情感诉求、新的视觉习惯以及新的展示传播方式,因而,也就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让艺术家们去施展,去建立当代的笔墨语言符号,拓展笔墨的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山水画笔墨得以延伸和拓展,山水画也才能够不断地适应新要求、不断地开拓新空间。只有这样,中国山水画才不会走向式微,而是走向远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