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的尽头还是文化(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31 09:36:07
浏览

   在拍摄演员穿着宇航服在月球上的情节时,以绿幕为背景,但在导演的监看屏幕上,背景已经变成动人心魄的月球和宇宙画面……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很多视效镜头都是在绿幕前拍摄,进行现场合成的。这要求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充足:分镜组画出拍摄分镜头故事板,电脑视觉特效团队准备好合成所需的虚拟背景,现场视频管理团队负责将摄影组拍摄的绿幕镜头与预置好的虚拟背景实时合成,实现“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精准拍摄。还有《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采用动作捕捉技术,让数字角色雷震子呈现出动作流畅、形象逼真的效果,让观众相信这个人物具有人类的情感。《长安三万里》里黄鹤楼白云千载等难度较大的场景渲染很多是在云端完成的。这些作品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电影人抓住了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在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支撑下,最大限度探索科技赋能电影工业体系的各个环节,激发电影美学创新的可能性。

  3.工业体系建构以文化生产传播为旨归

   电影工业体系不仅成为电影生产、制作和传播等产业层面的有力支撑,更应成为文化层面提升作品情感共鸣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保障。建构中国特色电影工业体系,就要在分工专业、流程完备、资源配置优化和产业效能最大化的基础上,用可操作的、可复制的流程,助力作品艺术创作和发行推广,推动中国主流价值理念传播。

   “我和我的”系列、《长安三万里》等作品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前者为国庆档量身定制了三部作品,以系列化生产在思想主旨上保持一致。从“祖国”到“家乡”,再到“父辈”,银幕上的家国书写与国庆期间的各种庆祝活动形成呼应,传递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后者则以恢宏壮丽的场景、鲜明生动的角色、栩栩如生的细节、酣畅淋漓的节奏传递纯粹浪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尤其是“将进酒”段落,画面大开大合,情绪几起几伏,想象雄奇,情感绵密,主创们运用电影工业手段为抽象的传统文化内容找到了恰当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中国特色电影工业体系的产物,既尊重电影艺术规律,又探索数字制作潜能,还注重夯实文化内核。

   电影工业的尽头是电影文化。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发展,建成以文化生产和传播为旨归,以工业流程和科技手段为支撑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