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非遗(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13 06:58:07
浏览

  抬花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仪式流程,从祭桌、插桌、抬桌,到最后拆桌、封桌,蕴含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永年当地,除夕,人们把供奉在庙宇里的天地牌位请下来,安置在花桌上。正月十三开始,走街串巷。正月十五,6条街的花桌队伍都会聚集到观音阁,共同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鼓点咚咚,唢呐悠扬。“斗”花桌,秀舞步,贺新春,一年又一年……

  ■专家点评

  民间艺术“活起来”

  郑一民

  每逢过节,尤其是春节和元宵节,社火凝聚人心,蕴含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民间社火在汉代被称为“百戏”,到宋代被叫作“社火”。受各地不同环境的影响,民间社火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例如,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拉花,等等。永年抬花桌也有自身的独特性,百姓都希望花桌上能够插上自家的一朵花,精心装饰的花桌和多样的舞步,搭配鼓乐,蕴含灵气和神韵,营造着传统节日的人间烟火。

  随着时代发展,民间社火走向邻里、社区和社会,很多年轻人参与到民间社火的传承中,传统文化艺术被注入了新的生机。而随着民间艺人思想和境界不断提高,他们把这些艺术不断传播给更多人,传向更多地方,让民间艺术真正地“活起来”与“火起来”。

  (作者为中国民协顾问、河北省民协荣誉主席) 

  

  自贡灯会

  添彩明月夜

  宋豪新

  夜幕初降,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踏歌而来。灯光凝结的云朵五彩斑斓,漫步其间,仿佛一切触手可及。这梦境般的景象,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

  四川自贡地区在唐宋年间就有新年燃灯的记载,明清时期开始举办“狮灯场市”“灯杆节”这类有一定规模和固定举办时间的灯会活动。上世纪初,“提灯会”“放河灯”等会节活动相沿不绝。每逢灯节,城内灯火辉煌。

  1964年,自贡举办首届迎春灯会。自此,灯会规模由小变大,工艺由粗至精,灯的展现方式由单个发展为群组,由静态发展为联动,布局也由平面发展为立体,形成了气势壮观、构思独特、绚丽璀璨的艺术特色。

  1990年,自贡灯会第一次走出国门,出展新加坡。30余年间,自贡彩灯先后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因为灯会,自贡拥有了独特的彩灯文化产业,全市彩灯和相关联企业发展到1000余家,形成了聚创意设计、彩灯材料、彩灯贸易、彩灯运营等业态于一体的产业链,从业者逾10万人。中国彩灯博物馆、中华彩灯大世界相继建成,自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第二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如今在自贡,各行各业的彩灯爱好者都会参与制作。彩灯行业高级工艺美术师、市级非遗传承人万松涛的父亲,就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也曾是当年迎春灯会制灯队伍的“主力”。“今年的自贡灯会中,用到了人造革、吹塑纸、光盘、塑料瓶、轮胎等近30种特殊材质,传统手工艺和新技术、新材料碰撞出无限可能。”万松涛介绍。自贡彩灯在材质、技术使用上“没有天花板”。药瓶做的麒麟灯、碗盘勺捆扎的瓷器灯、炫彩亚克力剪出的孔雀灯……这些来自日常生活又出人意料的灯,成为自贡彩灯创新底色的完美诠释。

  年近六旬的熊彪继承了父辈的制灯技艺,也创立了自己的彩灯企业。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努力做好小型宫灯”。瓷器灯就是他的得意之作,这种灯由指甲盖大小的盘碟、茶盅、汤勺、酒杯等“迷你”瓷器捆扎而成。“自贡的彩灯企业大多主攻大型灯组,但其实精致小巧的小型彩灯,在灯会中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熊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