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四海话非遗(锦绣中国年)(3)
谭显均说,原本板凳龙扎制完成后,是不加任何修饰的,外形古朴、神态温顺、憨态可掬。这几年,谭显均尝试创新彩绘,扎制的板凳龙光彩亮丽,更加符合现代审美。2018年,谭显均制作的板凳龙入选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2007年,安仁板凳龙列入四川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谭显均的大力创新和努力下,安仁板凳龙的表演形式日益丰富完善,表演主题也由祈求风调雨顺,转变为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在安仁乡,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会很自豪地讲述关于板凳龙的美丽传说,绘声绘色,如数家珍。
在达州东部经开区的支持下,谭显均带着安仁板凳龙走进了校园。每周五下午,谭显均都会到达县职业高级中学为同学们授课。为了让大家掌握板凳龙的表演技巧,学校还成立了板凳龙兴趣社团。在谭显均的徒弟谭浩强的系统训练下,社团的同学们走出校园,在四川省运动会的舞台上展演。
“作为一个民间艺人,最担心的是技艺失传。”说到传承,谭显均的语气里充满希望和干劲,“截至目前,我们在大中小学校展演了12场,我们要让更多娃娃从小认识、了解板凳龙文化,培养出一些优秀的传承人。”
江西九江湖口草龙——
传承草编技艺 展现非遗新姿
本报记者 朱 磊
“锣鼓爆竹闹洋洋呀,一条神龙至华堂啊……”嘹亮的祭龙词一出,一条27.8米长的草龙便从祠堂腾挪而出。草龙四周,鞭炮声、锣鼓声、呐喊声,不绝于耳,江西九江市湖口县流泗镇流泗桥社区里好不热闹。
村民殷健,年轻力壮,被选为舞龙队的龙头人。和其他10名村民一起,舞着草龙,穿街走巷,庆祝五谷丰登,祈求民安村兴。
湖口草龙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明清时期。光绪年间,流泗周寿朋村村民周雍发编扎草龙,在村庙会上游行,祈求安康。数百年来,湖口县一直保留着年节舞草龙的传统。竹木做骨架,稻草做龙身,采用编、插、织等复杂技巧,编出来的草龙,做工精细,形态惟妙惟肖。
“湖口地处鄱阳湖区,这里的农民每年丰收之后便开始编草龙,取名平安龙。”80岁的喻芳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湖口草龙)代表性传承人,他用8万余根稻草编制出一条草龙,栩栩如生、浑然天成。
“这些真的是用稻草编制而成的吗?”从外地赶到流泗镇观看草龙表演的游客直呼,“太精致了!”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流泗镇准备举办一场舞龙大赛,有的村准备布龙、有的村准备纸龙。小时候跟着父亲编过草龙的喻芳泽在村民的提议下,第一次尝试精编草龙。
但仅凭小时候的记忆,根本无法编制。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了与父亲一同师承周雍发的师兄周云开老师傅。得知喻芳泽想学湖口草龙编制技艺,周老师傅很是开心。
在行过正规的拜师礼之后,喻芳泽每天将师父背到家中,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师父生活。“每做好一部分,就拿到师父跟前,让他用手摸摸,是否符合要求。”
两个月后,喻芳泽成功编制出第一条草龙。这一年,流泗镇的舞龙大赛格外热闹,喻芳泽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草龙精编传承人。从那以后,只要农闲,喻芳泽就琢磨精编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