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代琳代表:坚定文化自信 在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08 11:37:06
浏览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推出“文艺星开讲”2024年全国两会特别策划,邀请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委员,分享议案提案,探讨热点现象,展现新时代文艺脉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作协主席田代琳。受访者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作协主席田代琳。受访者供图

“过去这一年,文学拥有了更多读者,一批精品力作以积极力量照见时代,彰显了文学的力量。”近年来,优秀文学作品屡屡“破圈”,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作协主席田代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读者的审美能力水涨船高,创作者更应深入生活、练好内功,坚定文化自信,以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书写精彩中国故事。

“现实主义题材引领潮流,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更广”

在近年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备受瞩目,大批作家深耕现实主义沃土,书写普通人平凡而坚韧的奋斗生活。影视行业也纷纷将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搬上荧屏、银幕,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成为了影视剧改编的“第一梯队”。

“这些年,书写现实题材的作品有所增加,但把现实题材写好的作品还不是太多。”田代琳直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创作难度高,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距离的题材更好把握。书写过去,我们有历史经验;书写未来,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唯独‘现在进行时’,需要超高的技艺才能准确把握。”

2023年,田代琳凭借作品《回响》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田代琳告诉记者,真实的细节书写和心灵描摹,得益于多年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作家要观照所处时代的社会和问题,呈现现实主义艺术品格和精神质地,才能让作品有力量。”

“中国故事很精彩,但需要有优秀的创作者来讲述。最怕创作者急功近利,只想走捷径,不想下功夫。”田代琳认为,当今读者的审美能力水涨船高,创作者更应深入生活、练好内功,创新表达方式,挖掘精彩故事,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更广。

“人工智能带来新挑战,但创作的源头仍然是人”

写故事大纲、谱曲、跳舞、作画……近年来,人工智能(AI)持续介入文艺创作活动,在丰富文艺创作方式和文艺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对传统文艺创作带来了挑战。

特别是ChatGPT引爆社交网络,有不少用户尝试使用AI生成故事。随着人工智能写作能力越来越强,文学创作是否有可能被机器替代?

“ChatGPT、Sora相继问世,引发了作家、编剧、导演等创作者深思,假如人类教给AI足够的知识、足够的情感体验、足够的哲学思想,它会不会砸了大家的饭碗?”在田代琳看来,人类的创作能力逐渐被新型智能模仿习得,这不是创作者的“杞人忧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觑。

但同时,田代琳也看到,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可以为创作者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他提出,广大文艺创作者应该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创作服务。

“说到底,AI是人的创造,ChatGPT、Sora的作品遵循着我们的个体经验和审美标准。创作的本质没有改变,创作的源头仍然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田代琳表示,“AI考验着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对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原创、避免同质化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科目三’根植广西文化,以包容成就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