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寻找古城的历史记忆(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谢勤国在记录文物信息。
钱 霞摄
年轻时的谢勤国。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谢勤国,1946年8月生,江苏苏州人。1977年,他发现苏州名胜虎丘塔倾斜趋势加剧并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促成了虎丘塔在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大修。47年来,他坚守古城保护一线,累计编纂、创作志书及文史书籍约250万字。他参与公益讲座120余场,获得“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
走进谢勤国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书柜,里面塞满了各种收集来的苏州文史资料。记者采访时,每每说到有关古城的某个话题,他便立即从柜中抽出一本书来印证。采访结束,他拿出的书籍已摞起高高的一摞……
退休前,谢勤国是一名绿化工,但让他更为自豪的身份,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志愿者队的“001”号成员。
“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文物古迹,灿若星河。”谢勤国介绍,苏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守护古城,既是自己的一份责任,更是光荣的使命。
“笔杆子”——
编纂创作约250万字,记录古城历史
上世纪70年代,谢勤国被分配到苏州市园林系统从事绿化养护工作。1977年7月的一天,谢勤国在塔园给花浇水时,无意间发现苏州名胜虎丘塔东北角的墙体有大块水泥脱落。“不好!”他和同事立即作出判断:这是空鼓引起的,说明塔身的重心改变,倾斜程度有加剧的趋势。
虎丘塔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修建之时就发现存在倾斜问题。1956年,虎丘塔曾进行过第一次大修。这一次发现问题后,谢勤国和同事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部门,并以单位名义提交了相关报告。“通过检测人员的专业测量,虎丘塔塔尖与中垂线的距离增加了6厘米。”谢勤国至今仍记得很清楚。随即,苏州成立了修塔工程指挥部,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对虎丘塔的第二次大修。
这件事后,谢勤国开始更加关注古城文保工作。
1986年,苏州组织编撰市志,园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谢勤国所在的北塔公园也要编志,单位负责同志想到了谢勤国——文笔好、又喜欢历史,于是推荐他来执笔编志。
任务要在半年内完成,但因为没有任何现成资料,谢勤国就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大海捞针”。尤其是在图书馆的古籍部,他每天早上等图书馆开门,晚上待到馆员下班催他才走。
每当看到关键内容,他就仔细分析,添加标点、通顺语言;发现时间、人名对不上的,他就反复核对,写下长长的注释;没有文字记录的,他一次次登门拜访历史专家,又一家家采访周边居民,四处寻找可能的线索……“在漫长历史中总会有记录的空白。填补空白的事情总要有人做,我尽可能地搜集资料、编写方志,以后的人就不用从头开始了。”谢勤国说。
终于,谢勤国精心编撰的9万余字《北塔园林小志》顺利完成。此后,很多部门都来请他帮助编志,谢勤国也开启了用“笔杆子”记录古城历史的生涯。截至目前,他主笔或参与编撰的《北塔园林小志》《北塔报恩寺志稿》《平江区绿化志》等书籍相继问世,累计约250万字。
“铁脚板”——
参与文物普查,守护古城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