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迹风物 览浙东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08 22:54:01
浏览

  在“千古名河济天下”展厅内,一处工程技术总览沙盘尽显浙东地区“河网密布、地势南高北低”的特点。立体沙盘上自南而北呈现山地、平原、滨海三级台阶式地形特征,明清时期不同年代的重点水利工程设施点缀在山川河脉间,从工程角度阐述浙东地区河湖遍布、湖汐横溢、水利与航运工程方面因地制宜的特点。

  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跨越诸多南北走向的自然河流,所经之处河道水位高低悬殊,又受潮汐影响,因此水利与航运工程建设困难重重。浙东人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造起堰、坝、闸、桥等诸多水工设施。

  以“闸”为例,这是浙东运河上常见的水工设施之一,余姚斗门闸、绍兴三江闸、西兴永兴闸都是典型代表。展厅内以三江闸水利设施微观模型为例,让观众能直观了解闸的构造。观众通过在一旁的电子特效屏幕上操作,点击不同选项,依次可了解三江闸的功能、工程技术、形式规格等。“闸”能起到挡潮、平衡水位、防止水灾的作用,确保水位稳定和航运通畅,这与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的桥梁一起成为浙东运河的特色,是重要的运河遗产。

  一篇越地文化璀璨华章

  时至今日,浙东运河仍是宁绍平原灌溉、输水的主干水道,在保障浙东地区农村用水需求、助力乡村经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此外,运河也承担了重要的运输通道作用。

  浙东运河博物馆目前展陈文物257件(套),尤以越王者旨於睗青铜剑瞩目,它是勾践之子鼫与的用剑,正面有铭文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有铭文为“者旨於睗”,因而能够判断其主人。此剑完整无缺,亮泽如新,虽历2400多年,依然风采依旧,足以展现当时越国高超的青铜锻造技艺。除此之外,一些青铜鱼钩、青铜镰与青铜锄展品,展现当时越地生产生活面貌;而如越窑青瓷、黄酒、丝绸等展品,则以实物形式展现出浙东运河沿岸特色。

  在南宋,浙东运河进入鼎盛时期。元明清时,浙东运河的航运、灌溉、防洪、排涝作用得到综合性发挥。

  明清以来,许多绍兴地方文化之所以能通行天下,也离不开包括浙东运河在内的大运河。绍兴黄酒之所以享誉天下,得益于富含多种矿物质的运河与鉴湖水;包括越剧、绍剧等绍兴地方剧种之所以能登上全国舞台,也与运河息息相关。而今运河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遗产,则助力绍兴成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一幅宁绍山水风物画卷

  运河两岸,桨声欸乃,水推船移。浙东运河塑造了一方因水而兴、依水而居的风土人情。水乡社戏、背纤号子、龙舟竞渡、酒酿飘香……别具一格的村风民俗,映照出运河人家勤劳的身影和多彩的生活。

  在浙东运河博物馆第二展厅“千古名河济天下”“枕河人家”章节中,由古及今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再现。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展示着运河沿岸城市图,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沿岸的风土人情,箍桶、做杆秤、弹棉花,水上菜市、修伞匠、老码头……展厅中逼真的乌篷船模型,让不少老绍兴都不禁赞叹一句“道地”。

  流水连酒坊,绍兴的东浦、湖塘、白塔洋等地都是远近闻名的酿酒之地,孕育出了越红酒、女儿红、加饭酒等各类酒。博物馆内,各种酒的样品、与酒有关的器物等悉数展出,其中一款青瓷温酒器,在冬时可将其置于炉上,炉内置炭,器内置水,圆孔内置酒杯,以火温水,以水温酒,足以体现运河沿岸浓厚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