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要同时握着铲与笔”(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2)
从事考古的年头越久,徐天进越是感到,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不能光靠考古队和博物馆。只有让考古由神秘变为亲切,让文物由刻板变为有趣,才能把更多人吸引过来。
徐天进会把自己手绘的文物三视图配上文字说明,发到朋友圈。“没想到,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徐天进说,现在有越来越多人“追更”,他也乐此不疲,“我想让更多人感到,文物并非那么神秘。”
“我不仅要守好良渚这扇门,还要让它开得更大更敞亮”
2022年春天,已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退休的徐天进来到良渚,受聘成为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首位外聘院长。
上任时,徐天进说自己是来“守门”的:“我不仅要守好良渚这扇门,还要让它开得更大更敞亮,让更多人都愿意走进这扇通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大门。”
“良渚博物院已经成立30年了。三十而立,立起的,应该是什么?”这是徐天进思考最多的问题。
两年下来,他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要在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心中,树立起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徐天进策划了一系列展览,比如,让观众成为文物摄影师,也让观众的摄影作品成为下一次展览的主背景板。他的新想法层出不穷,良渚博物院二期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规划……他还畅想过“良渚号”高铁和航班,舱内读物是良渚的图录,就连扶手和行李架都是文物的造型。
良渚博物院与相关机构联合出版了盲文版图书资料,将良渚的文物以浮雕的形式呈现在铜版纸上,让盲人观众能够通过触摸感知先人的智慧和匠心。大家参观展品时流露出的兴奋、惊讶和喜悦,让徐天进感到欣慰和幸福。
徐天进说,过去常有人问起考古的用处,如今面对越来越多来良渚“打卡”的观众,他觉得,“文物就像压在箱底的小学作文本和奖状。长大后,人们或许会忘了它们,但小时候的奖状往往能够解释你何以成为今天的自己。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文物和展览唤起远古的记忆,把中华文明数千年前的奖章展示给今天的人们。”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6日 07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