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需求旺 服务跟得上(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
该研学团队领队詹叶欣说,“到陶瓷博物馆已是下午4点,想着赶在5点闭馆前快速逛一圈。没想到过了5点,也没说让我们离馆。我们把博物馆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
詹叶欣带领的研学团队能够完整地参观,得益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推出的暑期延时开放服务举措——7月9日至8月31日,每天开放时间从9:00—17:00延长至9:00—18:00。
“从宋代青白瓷到元代青花瓷,再到明清时期的彩瓷,太精美了!”学生吴天一说,延长的一小时,让他有机会更深入地领略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考虑到时令、学生参观需求等因素,我们适时推出了暑期延时开放服务,提升游客的观展体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彭国红说,为此,博物馆整体延后工作人员下班时间,增加讲解员讲解班次,并增设志愿讲解岗位,同时做好相应的安保安防等延时开放期间相关配套服务。
“8月,博物馆还将举行‘博物馆之夜’活动,‘景博小小讲解员’登场讲解,届时闭馆时间将延迟到晚上9点。”彭国红介绍,自推出延时开放服务以来,博物馆日均游客达1.3万人次,比该服务推出前增加2000余人次。
据了解,为更好地满足暑期游客参观需求,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等江西多个博物馆推出延时开放服务,闭馆时间延迟1—3个小时,并在延时时段精心策划推出特色展陈内容。
湖南省祁阳市文化馆开设12门暑期公益课程
300多个名额,一天半就报满了
本报记者 杨 迅
“五月栀子白如霜,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菱角飘水浪,风吹八月桂花香……”湖南省祁阳市文化馆内,祁阳小调戏韵悠扬。这是祁阳市文化馆开设的暑期公益性免费培训班,已连续举办了12年。
“课程很受欢迎,300多个名额,一天半就报满了。”祁阳市文化馆馆长陈斌介绍,“今年的培训开设了特色非遗祁阳小调、美术、播音主持、舞蹈、钢琴、电子琴、架子鼓、硬笔书法、古筝、葫芦丝、口风琴等12门艺术课程,每周一到周五都开课,将持续一个月。”
在特色非遗祁阳小调培训班现场,非遗传承人杨爱萍细致讲解,为学员们展示祁阳小调的唱腔韵味和理论知识,手把手教授祁阳小调的独特道具——碟子、筷子的使用方法。“碟子、筷子变成音乐道具,可以用来打节拍、配舞姿,再加上小调的特色唱腔,太美妙了。”学员们表示。
“自从参加了培训班,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了,每天都有很多乐趣!”学员刘淑丽说,4年前的暑假,她带孙女来文化馆学习电子琴,发现有祁阳小调的培训班,便立刻报了名。经过4年学习,她已经可以独自编排小调,“祁阳小调是我们本地的传统戏曲,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一直很感兴趣。参加培训既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又能提升文化艺术素养,很有意义。”
陈斌介绍,举办暑期培训班是祁阳市文化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及文化艺术的重要举措,以丰富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人群的文化需求。祁阳市文化馆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中国天眼”科普基地推出多类型研学项目
研学路线适应个性化需求
本报记者 苏 滨
云贵高原,群山深处,过去闭塞的山坳坳,因为“中国天眼”而变得热闹起来。
“这个‘大锅’能‘看’到哪里?”这个暑假,第一次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科普基地,8岁的杨思远很是好奇,不断向研学导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