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创业 嬢嬢就业——贵州村超“踢”出就业增收新天地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7-17 10:13:01
浏览

  鼓楼边,榕树下,都柳江水潺潺流过。十多名苗族嬢嬢(当地人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围坐在树荫下,用传承了千年的蜡染布料缝制村超吉祥物公仔。

  仅在榕江县三宝侗寨,就有超过千名绣娘参与到村超吉祥物“村超牛”的制作之中。

  2023年5月贵州村超开赛后,现场数万群众踊跃参与的热情、场内外丰富瑰丽的非遗展演,让这项村级赛事迅速在全网发酵。村超爆红,让贵州多彩民族文化“被看见”,更带动了当地特色服饰等手工艺品“出圈”,榕江村寨里以往赋闲在家、照看孙辈的嬢嬢们,因此有了在家门口、江水边、榕树下发挥特长就业创收的机会。

  55岁的榕江县特和社区居民石本然,与老姐妹们正在赶制一批文创刺绣耳环。“一副耳环共有四个面,每一针都要仔细,才能美观。”石本然说,“刺绣是我们从小就学的手艺,但在村超火爆之前,做得再好也卖不出去。现在刺绣产品销路打开了,家门口就有赶不完的活。真没想到,老都老了,还能靠小时候学会的手工活挣钱。”

  石本然所在的特和社区“母亲回家”手工坊,与村超相关的文创产品都很畅销,足球、包包、围巾、鞋子……很多日常用品都被融入村超、蜡染、刺绣等元素。这家手工坊的总经理助理于海峰介绍,村超“出圈”以来,各类文创产品销量增长了20%以上。

  榕江县政府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榕江县内共有重点文创企业(非遗工坊)12家,建设文创品牌,开发有蓝染家居、染花集等400多种产品;指导各文创企业(非遗工坊)通过传统技艺与村超文化相融合,开发服饰、包包、玩偶、家居装饰、文创伴手礼等非遗文创系列产品以及村超衍生产品200余种。

  “嬢嬢就业”的背后,是榕江年轻人掀起的创业热潮。

  榕江县就业局副局长龙清华表示,村超“出圈”之前,榕江乡村中青年劳动力、优质人才持续外出务工,人才总量不足、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凸显,“有时候在村里走访一圈下来,除了老人小孩,见不到几个年轻人”。

  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认为,以前年轻人外流严重,是因为家乡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就算有愿意回来搞种养业的,销路也是个问题”,通过发展“新媒体”数字经济产业,让新质生产力和农业、农村、农民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老少边穷地区也享受到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了“数商兴农”。

  村超带来了改变的契机。看到全网叫好、满屏点赞,游客纷至沓来,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不仅与有荣焉,更看到了家乡扬名后的变化和机遇。家门口就有奔头,何必再背井离乡呢?

  “村超带来了流量,更带来了商机,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徐勃说,“可以说村超与年轻人互相成就。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所有的创新、再好的点子都要有人去实施,尤其是素质高、头脑活、有闯劲、干劲足的年轻人。”

  榕江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村超走红以来,全县已有816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4527人次咨询返乡创业政策。大批有见识、有思想的年轻人“归巢”,为榕江发展带来了活力。

  近日,在榕江县忠诚镇乐乡村,一场融合了歌舞表演的青春诗歌会火热上演。“95后”侗族女孩杨想妮,携手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演绎的一曲侗族歌谣《侗家姑娘》,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2020年从贵州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杨想妮先后在榕江和贵阳市从事音乐教师、艺考老师以及演艺人员等工作。2023年9月,杨想妮与王婷等同龄伙伴一起,看好村超的巨大流量,开启了侗族音乐文化研学的创业之旅,主要教授村里的侗族小孩、研学学生以及参观游客唱侗歌,体验侗族文化和农耕文化。“2023年11月以来,我们接待了来自成都、深圳、佛山、上海等地的大批研学团队,以及前来参与村超友谊赛的法国青年代表队等外国人士。”杨想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