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云冈文化融入公众生活(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7-24 06:33:01
浏览

  杭侃举例说:“比如,云冈石窟的山上有长城遗迹,石窟与长城的关系,就很值得研究。再比如,出土的瓷碗很粗糙,不起眼,但上面有‘食堂’字样,还有编号。这些编号用于什么?守边将士当时如何在这里度过一生?这些问题都非常有趣,我们要不断拓展云冈研究的深度和边界。”

  在杭侃办公室的桌上,厚厚的资料堆了好几摞。随手翻开,上面是石窟窟壁、窟顶和塔柱各个侧面的精准测绘线图。线图上,根据细化的雕塑结构,分别标注着各类详细的测绘数据。“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两个石窟中的部分测绘图。”杭侃说。

  “今年,我们即将完成第一和第二窟的详细考古报告,交出版社进行编辑。”杭侃说,“别看只是两个洞窟,工作量其实非常大。每一处数据都要核对,以前没测量过的一些细节,也要仔细记录。”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向大家提供一份份尽可能详细的素材,供更多人研究。”杭侃说。

  “让更多人接触到文化遗产”

  见到杭侃当天,他刚刚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内容是一段关于云冈石窟的网络视频。视频中,时有小鸟飞来,在云冈石窟雕像的缝隙中啄食岩体,导致碎片脱落,引发了网友对云冈石窟保护的关注。

  “其实,小鸟是想吃岩体中的盐分。”杭侃说,景区内栖息着不少不同种类的小鸟,难免有洞窟内筑巢和排泄物污染等问题。洞窟中还有一些植物生长导致文物环境变化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成为这几年摆在杭侃面前的新课题。

  会上,杭侃与相关专家探讨如何解决动植物影响文化遗产环境改变等问题。“我想为大家搭建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更好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国不少石窟都开凿在各种砂岩体上,云冈石窟的保护,对进一步保护好北方地区砂岩质石窟具有示范意义。”杭侃说。

  “以前,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考古。现在,很大程度上跨到了保护和传播领域。”杭侃说,“保护与传播,都是很专业的领域。想要让更多人走近文化遗产,要研究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大到运用哪些科技手段,小到使用怎样的摄影技巧,都是学问。”杭侃曾注意到,上海有一家博物馆曾与一家珠宝品牌商联合举办展览,这让他觉得“似乎有些颠覆传统”。但慢慢地,他意识到,如果把现代元素与古代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让大家喜欢,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老人与儿童免门票、允许学者登上脚手架近距离参观、推动3D打印的石窟进入各类展览……任职云冈研究院院长以来,杭侃努力让云冈文化融入公众生活。云冈研究院还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青年创艺工坊等项目,开展舞蹈、影像、数字新媒体、艺术设计、志愿讲解员等方向的探索与实践。“让更多人接触到文化遗产,是今天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新使命和新责任。”杭侃说。

  记者手记

  讲好文化遗产的故事

  走进云冈石窟,面对一座座雄伟的石窟与精美的雕塑,几乎没有人不会感到震撼。如何让更多人了解云冈、爱上文物,进而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当中?这是杭侃反复提及的话题。近些年,他带学生在石窟现场讲解,在媒体上发表文物科普文章,希望让更多人对文物背后的故事产生兴趣。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传承好、保护好这些财富,既是对历史负责,也能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让杭侃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到云冈石窟的研究、保护、宣传之中。研究院中,有一群耐得住寂寞的年轻人;游客里,越来越多人把自己拍摄的照片、视频传到社交媒体上。杭侃也期待着,“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用更有创意的形式,讲好文化遗产的故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