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古都之脊”:一城汇一线 一线连古今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7-27 14:33:01
浏览

7月27日,从印度新德里传来好消息,“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9处。

在南段的永定门城楼上眺望中轴线。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在南段的永定门城楼上眺望中轴线。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700多年来,北京中轴线以其宏大的规模、均衡的规划格局和组织有序的城市景观,见证着中华文化亘古纵横、汤汤不息。15处遗产构成要素,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中国将继续统筹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各缔约国的交流合作,借助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平台,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蕴藏厚重文化

夏日清晨,天色微明。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天安门广场上众多游客心潮澎湃,一同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巍然屹立的天安门城楼和古朴雅致的外金水桥,见证了无数次这样的庄严场景。

聆听岁月的回响,穿越历史的风烟。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自形成至今始终是国家礼仪文化传承的见证。

翻开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手工业文献《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北京中轴线,以对称的规划格局展现了理想都城规划范式。

其中,故宫外朝与天安门、端门共同构成了“面朝后市”中的朝堂的部分,钟鼓楼及周边商业街市是北京内城市肆所在,代表了“市”的部分;位于故宫东南侧的太庙,与位于西南侧的社稷坛,构成了“左祖右社”的格局。

从景山俯瞰故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景山俯瞰故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中轴线曾经、并且仍将随着北京城的发展而不断延续与变化,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历史见证,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活的载体。

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规划格局尊重并延续了北京中轴线居中、对称的布局原则,体现出中华民族“中正和合”的审美和思想观念,其建筑与景观展现出中国20世纪中叶公共建筑对民族风格的探索与创新,生生不息、活力无限地体现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这条7.8公里长的中轴线,将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脉,向南延伸至北京大兴机场、永定河水系,形成更为精彩壮丽的城市整体景观——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保存历史记忆

“桥体为单孔石桥……”在北京中轴线最古老的桥梁——万宁桥边,一位外地来的游客正轻声阅读着文物介绍,当读到“始建于元代时”,她的眼镜倏然一亮,对身旁的好友说道,“这座桥居然有七百年历史了,保存得真好啊。”

自元代始建起,万宁桥一直承担着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随着城镇化发展,附着于万宁桥及文物之上的设施越来越多。如今,“瘦”下来的万宁桥周边拥有不少“留白”空间,桥体附近的石质文物镇水兽也卸下了笼架,让游客能够走近欣赏,了解先人“伏波安澜”的愿望。

万宁桥。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万宁桥。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