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润泉州(文化中国行)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8-11 06:15:01
浏览

人文经济润泉州(文化中国行)

 

  泉州石湖码头。
  何陈文摄

 

人文经济润泉州(文化中国行)

 

  非遗传承人张红萍在制作泉州木雕。
  杨小玲摄

 

人文经济润泉州(文化中国行)

 

  泉州丰泽举办文旅活动,展示非遗簪花。
  庄丽祥摄

 

人文经济润泉州(文化中国行)

 

  泉州晋江,老师带领学生体验非遗刺绣。
  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人文经济润泉州(文化中国行)

 

  泉州开元寺东西塔。
  黄万成摄(人民视觉)

 

  朱漆大门缓缓打开,人头攒动的福建泉州府文庙,人群瞬间安静,明伦堂前,演奏者抱着各式乐器落座于八足圆凳上。清雅的南音曲目《春光明媚》响起,大阮、南音琵琶、现代木箱鼓、洞箫等乐器相得益彰……

  每隔一周,泉州点水南乐乐团成员、洞箫演奏技艺传承人沈艺捷便带着乐团老伙计们来到泉州府文庙展演。“古遗址上涌起时代潮,活动效果超乎想象地好!”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说。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十六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泉州以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人文经济,让山海之美与人文之韵更好为发展增添光彩。

  “家门口的文化遗产,谁能不爱护呢?”

  红砖古厝,曲径通幽,金鱼巷里,脚下是青铜铺就的金鱼图案,身旁是流光溢彩的泉州花灯。行走在泉州中山路这条百年街巷中,满眼都是喜庆的“中国红”。锣鼓声起,南音、木偶戏、火鼎公婆等戏团鱼贯而过,不少身着马面裙、华服衣裳的年轻人用相机记录下难忘时刻。

  “我们对金鱼巷组织实施了微改造工程,做到留人、留形、留乡愁。”泉州市文旅局文保科副科长李庆军说。

  经历过微改造的金鱼巷,是泉州古城修复“绣花功夫”的典型映照——以传承历史文脉、提升街区街巷、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秉承“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泉州对669幢传统历史建筑逐一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分批修缮,做到“原址、原状、原物、原汁原味”。3年来,泉州古城相继启动金鱼巷微改造项目、中山中路综合提升工程、中山中路周边街巷综合提升工程、中山南路周边街巷整治提升工程等。

  开元寺、石湖码头、德化窑址、市舶司遗址……走进泉州的22个遗产点,千年以前,“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景象犹在眼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主任委员郭旃说:“保护泉州1300多年的历史文脉,要注意世界遗产的综合效应和根本效应,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

  保护的首要前提是加快建章立制、坚持制度规范。今年1月1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泉州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及相关活动进行了系统规范。在泉州,2023年文化遗产相关立法占总立法数的一半以上。这些法规条例的保护对象,不仅包括世界遗产,也包括普通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多方形成合力,在泉州,已建立文物与司法监察的联动监督机制,全面统筹世遗保护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