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唱 运河悠长(国家文化公园)(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0-06 07:18:01
浏览

  运河奔流不息,文化绵延不绝。繁荣的运河漕运滋养着璀璨的运河文化。截至目前,沧州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项、省级非遗项目124项、市级非遗项目435项。

  璀璨文化重传承

  沧州市运河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背倚运河水、身傍园博园,馆内共展陈非遗项目1022项,是目前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

  “我们以‘运河’为主题,设立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展厅’‘一船明月过沧州——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厅’‘指尖大运河——非遗技艺体验和研学馆展厅’等多个区域。来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还可以体验沧州特色民俗艺术和古城遗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游客服务部负责人朱迎庆说。

  从徽派建筑到黄梅唱腔,从木版年画到泥人面塑……大运河流经省份的非遗代表性展项一一呈现。展示馆里不仅有运河流经沧州的印记,更向我们勾勒出大运河从南到北流淌不息的文化脉络。沧州市实验小学学生李佳辰喜欢经常来展示馆看一看,与运河开启一次次跨时空的“对话”:“在这里,了解运河,了解家乡,我感到自豪!”李佳辰说。

  为更好地传承璀璨的运河文化,也为丰富市民和游客的参观体验,展示馆还设置木版年画、香包制作、活字印刷等多项非遗项目体验区,让人们更好地感受非遗的乐趣,体会运河文化的魅力。

  不只在展示馆,运河文化早已潜移默化融入运河两岸群众生活。

  去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看艺术表演,到园博园内品味园林美景、体验非遗乐趣……沧州用大化工业遗存、园博园、百狮园、运河公园等新地标串联起两岸的生态美景,带动了运河的文化传承。

  “现在,大运河越来越美,也越来越有韵味!”热爱摄影的沧州市民宗增顺在30多年的时间里,用镜头记录下大运河沧州段的巨大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近三年。”宗增顺说。2021年以来,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下快进键:大运河沿线进行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护理,运河沿岸“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大运河核心监控区村庄全部实现生活污水管控……

  “近年来,沧州创新机制,在保持大运河外观风貌原真性、唯一性的基础上,高质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主任李金台介绍,以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为载体,沧州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构建“1+6+1+1”规划体系,并编制《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名录》,完成泊头沉船、南川楼沉船等考古勘探,以及沧州铁狮子、泊头清真寺等文物的修缮,建立文物巡察机制,构建“修缮+防护”管理体系。与此同时,沧州市还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建档工作,健全非遗项目名录,完成国家、省级非遗项目数字化,构建非遗人才培育传承体系。

  加强建设惠民生

  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16公里,随大运河一同蜿蜒向前的还有两侧总长度达308公里、宽近6米的堤顶路。或散步、或骑行、或奔跑……一到傍晚,绿荫掩映下的堤顶路格外热闹,前来休闲健身的群众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