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的“四重奏”(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0-14 10:42:01
浏览

  时代在变,文艺题材和形式在变,创作主体和欣赏受众也在变,不变的,是中国文艺的生机与活力。网络文学、网络视听、数字演艺等新的文艺门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文艺创作和文化生产的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艺大军,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有生力量。

  今天的中国,在新的考验挑战中创造光明的未来,在新的拼搏奋斗中创造美好的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在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中,彰显着中国人崭新的精神世界。

  (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传统”二字,无比深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发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号召。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奇谭》《长安三万里》等动画作品,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将传统人文思想、价值理念、伦理情感与当代生活和审美意趣相结合;《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让观众得以徜徉在五千年的文明长河;新编越剧《新龙门客栈》、园林版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让传统戏曲绽放新光彩“圈粉”Z世代;《孔子》《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舞蹈作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动起来”“活起来”??10年来,中国文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展现勃勃生机。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中国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创意惊艳世界。从“雨水”开始,至“立春”落定,在时光轮转中,一个拥有古老智慧、诗意盎然的中国,一个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呈现在世界面前。

  今天的中国,传统戏曲、国风音乐、非遗工艺、古籍书画、民族民间舞蹈等,不断突破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频频跃升“顶流”。传统文化变得新潮、时尚、有趣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洋溢在人们脸上。

  (四)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开放”二字,无比热烈。

  “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放眼世界,放眼全人类。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在融会贯通中开拓创新,在开放自信中走向世界。

  科幻小说《三体》累计输出版权35个语种,外文版销量超过350万册,高居中国当代小说海外销量榜首;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为全球玩家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甄嬛传》《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等古装剧在海外市场上热度不减,《山海情》《大江大河2》《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玫瑰的故事》等现实题材剧集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10年来,中国文艺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全球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重在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