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 通世界——一项赛事背后的围棋“出口”新思路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1-08 14:16:01
浏览

原标题:下南洋 通世界——一项赛事背后的围棋“出口”新思路

一个有柯洁、申真谞、丁浩、朴廷桓、许家元等中日韩名将参加的世界围棋大赛中,各路媒体更为关注的是一名13岁的新加坡业余小棋手,这一幕发生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南洋杯世界围棋大师赛中。中国围棋协会和新加坡围棋协会联合主办的这项创新赛事,或许能为围棋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以及探寻这个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棋类项目的“出口”带来新思路。

国际合作敢为天下先

南洋杯赛是首次由两国围棋协会联手主办的世界围棋大赛,前四轮比赛在中国成都举行,决赛和季军争夺战计划于明年2月底至3月初在新加坡进行。与其他赛事相比,这次比赛给东南亚地区棋手的参赛名额相对较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各有一位棋手参赛,此外欧洲和北美也各有一个名额。

代表新加坡参赛的陈亦函5段稚气未脱,13岁的他在本国预选赛中战胜职业棋手康占斌六段拿到参赛资格,在新加坡围棋界引起不小震动。带着“在世界性比赛中战胜一位职业棋手”的目标来到南洋杯,陈亦函签运不佳,首轮就遭遇韩国选手、世界冠军申旻埈。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然而胜负之外,这位小将对围棋的理解颇有大将之风。

“围棋既是竞技,也是文化,两种属性兼而有之。围棋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可以不通过语言、只通过手谈进行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和团结。”陈亦函说。

南洋杯的问世,在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看来是一次“敢为天下先”的国际合作。“从1988年到现在,围棋世界大赛几乎都是由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主办的,因此南洋杯意义重大。希望能通过本次比赛,带动新加坡围棋的发展,也希望东南亚围棋乃至世界围棋能够更好地发展。”

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围棋协会主席熊方军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过访问学者,他对新加坡围棋颇有了解,促成了两国协会的这次合作办赛。熊方军认为,世界围棋的发展除中日韩外需要新的引擎,新加坡具备成为“第四极”的潜力。

小国围棋故事多

作为东盟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新加坡是东南亚围棋的“桥头堡”之一。

新加坡围棋协会一行来到成都参加南洋杯,特意带了一些宣传册,里面介绍了协会成立以来的点点滴滴。新加坡围棋协会成立于1981年,第二年举办了全国性围棋公开赛,还承办过第一、二、六、七届应氏杯决赛,以及第六届世界青少年锦标赛。

据新加坡围棋协会会长陈丁川介绍,新加坡现在约有30万围棋人口。协会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普及围棋,每周一次课,有兴趣的学生再到协会的培训班上课。新加坡也有自己的级位赛和段位赛,梯队建设比较完备,有国家一队、青年队和少年队,总共有100多位棋手。在普及围棋方面,新加坡采取了一些特色举措,比如在青少年比赛中全胜的棋手得金牌、输一盘得银牌、输两盘得铜牌。与只有前三名获得奖牌的方式相比,这样的设计可以扩大获奖面。奖牌荣誉在学生申请升学时可以用得上,协会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围棋比赛。

南洋杯新闻发布会上,谈起中国围棋协会与新加坡围棋协会的关系,陈丁川用了“兄弟般深厚的友谊”来形容。新加坡围棋协会成立早期,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曾派黄德勋等名将赴新指导训练,后来王汝南、华以刚也都在教练员选派方面提供过帮助。

新加坡的大部分棋手是利用业余时间训练,有些原来不错的尖子棋手到了上大学、结婚后就不下了,立志成为职业棋手的不多。陈丁川介绍,前几年有一位小棋手陈奕航自费去日本棋院做院生,希望可以入段成为职业棋手。在不久的将来,新加坡围棋协会希望在尖子棋手的培养方面与中国围棋协会进行更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