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艺术拓展电影新视界(深观察)(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1-09 05:59:01
浏览

  伴随着多样化的媒介选择,当下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需求更加多元,不仅要求电影内容丰富,还希望形式上能有所创新。而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电影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扩大受众群体。

  舞台作品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号召力,可以为电影带来更多观众。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2021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次“展卷”以来,已经在全国多地进行了数百场演出,并且登上电视荧屏,被全国观众熟知,全网竞相模仿“青绿腰”,掀起“青绿热潮”。电影《只此青绿》复刻原版舞台剧的创作,既保留了舞台艺术的特性,又利用电影视听语言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为观众提供了新的观影体验。因而,当其以电影的形式呈现时,既可以丰富电影观众的选择,也可以借舞台剧的观众基础,增加电影的话题性和认知度,扩大电影的受众圈层。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了走近年轻观众,在摄影、服化道、音乐等方面均作出努力。影片在保留传统戏曲唱腔、身段和表演风格的同时,融入弦乐、圆号等西方古典乐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影片还通过4K、视觉特效等技术手段,让许多不了解粤剧的观众感受到粤剧表演的细腻、唯美。再如电影《满江红》的配乐尝试将豫剧与电子音乐融合,创造了“快进摇滚版豫剧”的独特风格,更加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采用三维动画技术,打造了生动的角色和多样的场景。敖丙和哪吒最后的战斗场面令人印象深刻,特效技术的应用不断冲击观众的感官。《唐人街探案3》中,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帮助电影更好地展现复杂的案件现场,增加观众的沉浸感。《流浪地球》系列采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等打造了诸多宏大场景,如浩瀚太空、地球引擎启动、行星撞击等,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电影作为现代传播媒介,有助于让传统艺术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诸如舞剧、网络游戏等,也正在更多地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这些内容的电影化表现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并让影片本身更具文化特色。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都取材于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也都对文学作品和其中的人物进行了基于现代视角和方式的改编。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哪吒形象的重新解读和对传统故事的现代化处理,更贴近当代观众,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取得极高的票房。

  当前,越来越多戏曲电影、舞剧电影以及影游融合作品涌现出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艺术工作者将继续探索电影与更多艺术形式融合的方法,寻找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的观影体验。

  (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李明昱,杭州师范大学讲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