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上“长江村”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1-22 12:09:01
浏览

长江边上“长江村”

 

飞鸟掠过巴彦喀拉山下的湖泊。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长江边上“长江村”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的学生在做操。

冯春梓摄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长江村中坝岛蔬菜基地(无人机照片)。

中共合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长江边上“长江村”

 

新长江集团旗下江阴市金属制管厂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室,工人正在监督设施运行,确保安全环保。

受访者供图

 

长江边上“长江村”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长江村中坝岛村民正在采摘茄子。

枉纯洁摄

 

长江边上“长江村”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长江村的蔬菜大棚。

王运良摄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从江头到江尾,村庄星罗棋布,依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其中有数十个以“长江”命名。这些村庄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之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本报记者近日走进4个长江村,探寻这些村落的发展故事。

——编  者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长江源村——

长江源头是我家

本报记者  冯  华  乔  栋

走进长江源村,村道两旁的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屋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展。村中央宽阔的广场上,孩子们玩耍嬉闹,老人们健身聊天,欢声笑语不断。

这里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南郊,距离村民们的故乡——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420公里。

20年前的深秋,为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世代逐水草而居的128户牧民从平均海拔4700米的沱沱河地区搬迁下来。“取名长江源村,寓意来自长江源头和饮水思源不忘党的恩情。”长江源村党支部原副书记更尕南杰说。

“我们搬下了山,老家那边草也长高了,水也更清了。”44岁的草原生态管护员闹布桑周翻出手机里拍摄的照片。“现在山上的生态越来越好,巡护时碰到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村民们习惯把往日放牧的沱沱河地区叫做“老家”“山上”。长江源村几乎每家都有一名生态管护员,守护着501万亩禁牧草场。

今年国庆假期,闹布桑周刚刚完成一次草场巡护。每次进山都不容易,闹布桑周要翻过昆仑山口,越过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口,才能进入自己巡护的区域。“巡护一趟要花上三四天时间。主要看有没有破坏草原的情况,记录下野生动物繁殖的情况等。这次我就发现有的地块出现了‘翻浆’现象,有点反常,马上拍照片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闹布桑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