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日记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1-10-28 10:10:12
浏览
火星是太阳系中最类似地球的行星,是人类新家的首选,但火星在一年前被一颗小行星撞击,现在那里到处是尘埃。其它行星距离地球太过遥远,科学院只好把“安家落户”的梦想寄托在了距离地球最近的金星上。

但是金星表面温度高达500摄氏度,而且空气中到处都是毒性很大的二氧化硫,没有人类生存必需的氧气。科学院想到了戴森球理论,这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戴森球”其实就是创造出来的一个用来包裹恒星、在封闭空间内充分利用恒星能源的人造天体。

戴森认为,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必然需要这样的结构,否则人类文明无法在在宇宙中长期存在。“既然戴森球可以包裹恒星,那行星是不是也可以被包裹呢?”

想到这里,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兴奋不已:“利用戴森球将金星包裹起来,不仅能抵抗高温,还可以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硫的抗体和新鲜的氧气。”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科学院很快展开了行动。

几天后,科学院联合航天局派出了第一批航天战士,人数不多,就8个人。经历了一天一夜的太空旅行,他们抵达了金星。他们每个人都戴着重达20千克重的自我生存系统和40千克重的戴森碎片发射系统。

望着眼前这片陌生的金色大陆,所有人都心头一紧:这是一场人类与金星的对战,一旦他们输了,可能就回不去了。他们握紧了拳头,打起了精神。

只是他们身上负重太大,行动极其不方便。“林宇队长,现在距离第一碎片发射点还有多远?”宇航员刘航气喘吁吁地在对讲机上问。“不远,不到五十米。”林宇队长疲惫但是铿锵有力地回答。等他们来到第一碎片发射点,林宇队长一声令下,所有人同时将戴森碎片发射器的开关打开,碎片自动升空。

大概升到离地面一千米时,碎片停住了,泛起一道道蓝光,转瞬即逝。“太棒了,我们成功了!”一个宇航员说。“别高兴得太早,这距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得远呢!”队长说。航天局给他们定下的目标是铺好一公顷的戴森碎片,因为戴森碎片有自我复制能力,只要铺到一公顷,它们就能自动复制,直到包裹住金星。

现在只是铺好了一块,还需要到第二发射点再铺一块。眼看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大家都下定决心要加把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