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搭台企业唱戏 辽宁小香菇撬开大市场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5 18:14:28
浏览

  科技搭台企业唱戏 辽宁小香菇撬开大市场

科技搭台企业唱戏 辽宁小香菇撬开大市场

  刘俊杰在生产一线检查食用菌生产情况辽宁省农科院供图

  一根根菌棒整齐划一地摆放在架子上,朵朵香菇正在茁壮成长。看了眼前的景象,辽宁省朝阳市北台子村居民孙学富兴奋地说:“从省级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香菇生产基地,还不过短短4年时间。”

  小小的食用菌,打开了“北台子村们”的致富之门。这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辽宁省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辽宁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们也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搞推广、做服务,将扎实的科研成果转化写在农村的土地上。

  南菇北移 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有着“南菇北耳”的产业格局,即南方产香菇、草菇,北方产黑木耳。而辽宁的气候、地理环境,恰恰是适合香菇生长,因此辽宁也迅速成为南菇北移的首选之地。

  “从技术上看,夏季、伏季能否正常出菇,出菇的多少、质量的优劣,都决定了本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辽宁省农科院负责人表示。

  种植香菇,菌种退化是个大问题。由于自发突变等原因,香菇会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影响经济收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及科技主管部门充分展开科技合作,扫除食用菌产业发展上的拦路虎。

  解决这个问题,育种很关键。为了寻找优良品种,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种繁育与推广研究室主任刘俊杰与抚顺农科院科研人员一道,在长白山中寻找野生香菇菌株,采用单孢杂交技术使之与远源亲本配制新组合,选育出适合本地栽培方式的香菇优良品种辽抚4号,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经济效益。

  而在朝阳联合镇,由辽宁省微生物研究院培育“辽香6号”优良品种进行栽培。截至2018年末,全镇已累计建设香菇大棚350多栋,种植香菇150多万棒,年产香菇750多吨,产值700多万元。

  香菇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联合镇与河北平泉市仅150公里之隔,当地香菇市场资源丰富,产品稳定销往日韩等多个国家。充分利用当地市场资源,解决了联合镇香菇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辽宁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单葆成说。

  得益于科研人员、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如今,辽宁是全国反季香菇的生产大省,香菇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仅2017年一年,辽宁省食用菌总产量107.71万吨,产值100.2亿元,带动26万农户致富。

  科技进地头 农民多受益

  今年已经是刘俊杰从事食用菌产业的第33个年头。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虽然已经头衔满满,但刘俊杰最喜爱的工作场所依然是田间地头的农村生产一线。

  清原县隶属于辽宁省抚顺市,以往在伏季不出菇、菌棒烧热、病害等问题普遍发生,特别是想出优质香菇更成为难题。刘俊杰带领团队顶严寒、冒酷暑从冬季菌包生产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深入菌棚、不断研究,着手试验设施的改进、品种的优化、环境因子的协调,闷棚时间与温度的处理、第一潮菇结束转色与注水方面的技术管控方法。

  经过反复的试验,刘俊杰及团队创造了伏季采用棚顶设置水帘、设置上下二层遮阳网;棚内设立微喷设备等措施,提升通风、降温条件,有效控制和降低伏季棚内高温。综合菌种筛选、菌棒制作及养菌、出菇等环节的温度、光照、湿度、通风等管理技术,形成了一整套伏季优质香菇栽培技术。实现菌棒安全越夏,伏季高温条件下亩效益增效30%,亩纯收益达到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