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货多爆款代代领风骚:当年靠时髦 如今靠智造
广货多爆款 代代领风骚 当年靠时髦 如今靠智造
广东服饰引领潮流(资料图) 羊城晚报记者 朱文海 摄
广东产无人机已“飞”向世界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马汉青 程行欢
总策划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
郭启钊 朱帆
统 筹
赵鹏 冷爽 徐雪亮
图片统筹
林桂炎
设计统筹
范英兰
“广货”堪称“中国制造”成长与腾飞的一个缩影。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打下工业化底子,到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蓬勃兴起,再到“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向汽车、工业机器人、无人机、5G手机等不断升级……70年波澜壮阔的“广货”传奇,见证了“中国制造”崛起的不凡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的工业“一穷二白”,洋油、洋火、洋钉、洋布,曾经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其后的改革开放激发我国强大发展活力,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外引内联,“广东制造”抓住天时、地利、人和,以新潮、时髦为标签的“广货”热销全国,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畅销全国、拥抱全球。
进入新时代,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入推进,“广货”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传统“广货”在升级中保持了活力,以汽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广货”日新月异,“广东制造”正跃升为“广东创造”。其中,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圳大疆已占据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市场约七成份额,且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
与“广货”的崛起和提升的同时,广东从一个原来相对落后的边陲省份,跃升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货”这张“中国制造”的重要名片,未来将更加绚丽多彩。
A
“远看是洋货,近看是广货”
新中国刚成立时,广东百废待兴。1949年,广东总人口2782.7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0.27亿元。经济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占60%。工业只有一些小型的采掘、食品和日用品企业。
从新中国成立至“一五”结束,广东工业出现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7.1%,远高于同期第一产业的7.4%、第三产业的7.1%。广东重点发展制糖、造纸和有色金属矿产等工业,新建一批骨干企业,1957年全省全社会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3.2倍。地方“五小”工业(小五金、小化肥、小水泥、小电力、小水利)也有所发展。这一阶段工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后来工业化的进程打下了一个基础底子。此后直到改革开放前,广东制造业在曲折中摸索前行。总体而言,此时广东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省份,“广货”尚未成气候。
改革开放,真正开启了“广货”的“威水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广东率先兴办“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珠三角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价格改革成效也在显现,市场上的商品很快丰富起来。
创造了广氏菠萝啤、钻石牌风扇、三角牌电饭煲、浪奇、高富力等一系列品牌的广州轻工集团,见证了“广货”这段迅速兴起的历史。广州轻工集团运营负责人黄兆斌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企业就大胆招商引资,引进先进设备,迅速掌握了各项先进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品质好、款式新,代表时尚潮流,深受人们的青睐。“远看是洋货、近看是广货”,最能说明当时“广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