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五周年纪实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26:54
浏览

  美丽乡村建设的科技答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五周年纪实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2003年,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首批101名特派员奔赴浙江省最不发达的100个乡镇,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带着农民创新创业。如今,浙江已累计派遣1.56万人次服务乡村,推广14000多项次新品种新技术,举办技术培训超过12万场。

  累计派遣1.56万人次服务乡村,推广14000多项次新品种新技术,举办技术培训超过12万场。日前举办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十五周年总结表彰会上,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交上了这样一张答卷。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2003年,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首批101名特派员奔赴浙江省最不发达的100个乡镇,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带着农民创新创业。

美丽乡村建设的科技答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五周年纪实

浙江大学教授汪自强(左二)指导农业生产。光明图片

  如今,之江大地上到处都有科技特派员穿梭山林、躬耕乡野的身影,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讲述了一个个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故事。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表彰会上表示,15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之江大地生根发芽,点亮了农村发展的科技之光,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结出了累累硕果。

  1.穿针引线,把科技“种”在之江大地

  一阵急雨刚过,群山之间雾气氤氲。越野车在泥泞的黄泥土路上不知绕过了多少个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强用手一指,告诉记者:“到了,到了!”一片片梯田忽地展现在眼前,刚种下的缙云黄茶在山坳之间倔强生长。

  丽水市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村民们种过菜、养过蚕、养过长毛兔,但因规模小、知名度低、运输不便,经济效益并不高。

美丽乡村建设的科技答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五周年纪实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蔡为明(右)在查看香菇新品种栽培试验情况。光明图片

  2007年,李强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来到大源镇。起初村民们都觉得奇怪:“以前扶贫都是发钱发物,现在‘发’个专家能管用吗?”

  李强在大源镇一扎就是十多年。他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处海拔600多米高山,终年云雾缭绕,干湿度和气候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同时山高土厚,土质是偏微酸的沙壤土,十分有利于茶叶香气物质形成。

  于是,大片大片的荒山上种起了黄茶。

  踏过泥泞土地、经历过风吹日晒,十多年来,李强帮助当地茶农掌握了绿色安全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让偏僻山乡变成“千亩黄茶第一村”。

  村民们打心眼里服了。

美丽乡村建设的科技答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五周年纪实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李发勇(右二)在指导柑橘生产。光明图片

  近几年,龙坑村村民李国忠明显感觉到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前山上都是荒地,零星种点毛豆和甘薯,也都自家吃掉了,根本没什么收入。多亏了李特派员的指导。”李国忠说,目前全村有293户在种植黄茶,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00多亩,亩产值达2.1万元。

  “现在返乡创业有氛围,乡村发展有机遇。”今年40岁的龙坑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杨之前在外经商,看到家乡的发展,也下决心回乡创业。

  据缙云县招商部门统计,近年来,缙云县共吸引乡贤回归项目100余个,这些项目正成为贯通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连接点,推动缙云“绿色财富”的集聚和转化。

  “明年再来看,就大不一样啦!”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李强都会待在缙云的乡镇里,他说,“要把缙云黄茶当成一个作品来打造。”

  一个个乡村的蝶变,诠释了科技特派员为浙江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的深厚力量。2015年,浙江省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其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5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包崇来被派驻到丽水市青田县章村乡。他手把手教会当地农户种植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高产茄子新品种,示范户亩均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8000多元。如今,茄子产业已成为章村乡的农业支柱产业。

  “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帮扶乡村找好定位,‘穿针引线’开展先进技术转移,将科技成果向乡镇下沉,向田间地头下沉。”包崇来说。

  浙江大学教授汪自强刚到温州市泰顺县万排乡时,当地农民种植甘薯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汪自强为当地引入两个甘薯新品种,第二年,村民种植甘薯人均收入就多了500元。

美丽乡村建设的科技答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五周年纪实

  在浙江大学茶产业团队特派员的带领下,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绿意绵延,茶叶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光明图片

  一项项科技成果不断走出实验室,“种”在了之江大地上。农民们都说:“科技特派员把知识带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富了。”

  2.组团帮扶,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

  “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很有生命力,15年来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曹新安说,“我们还在继续探索、总结如何让这项制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

  在个人特派员的基础上,浙江省于2008年开始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法人和团队的身份与地方结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蔡为明带领的食用菌团队就是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团队之一。

  金华市武义县被誉为“中国香菇之乡”。2008年,蔡为明以首席专家的身份带着团队来到了这里,第一件事就是调研当地的菌菇产业。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传统种菇方式还非常落后,菌棒的报废率很高,菇农们经常要几天几夜守着不睡觉,而且工作环境十分艰苦,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一行。

  “菌棒的制作是食用菌产业中的关键环节。”蔡为明介绍,以前菇农在自制菌棒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好装袋、灭菌等问题,导致质量、产量都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