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很强经受冲击的韧性(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19 21:06:25
浏览

  第二,与上月相比,一些重要经济指标正在积极改善。在复工复产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了比较全面的复工复产。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微幅下降1.1%,比前两个月大幅收窄1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出水平基本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

  在保障居民生活方面,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我们注意到,一季度名义GDP约为20.6万亿元,同比下降。在名义GDP增速下降的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实现了微幅上升,这说明党和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由于一季度消费物价水平同比出现了较快增长,导致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居民实际收入下降了3.9个百分点,但随着物价水平逐步恢复平稳,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将会进一步回升。根据最新数据,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速已经从2月份的5.2%回落到4.3%。随着生猪生产与食品行业供给能力改善,物价水平还将进一步企稳。

  记者: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您认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应如何作为?

  刘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这同时也是战胜国内暂时性经济困难的最有力武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战胜过度悲观预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决心和共识。一季度数据表明,我国经济韧性要远好于早前的市场预期,具有通过积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

  第一,宏观政策要形成合力。目前,中央各部门和地方都根据本部门和本地方实际出台了很多经济刺激计划,需要统筹安排,以切实起到统筹推进和充分稳定预期的应有效果。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增强政策的感知度,提升政策有效性。

  第二,宏观政策要有底线管理思维。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依旧面临输入型疫情冲击、外部经济压力和第三产业复工复产困难等多重不确定性。宏观政策应当从过去“保增长”的数字目标转向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底线管理。宏观政策要有充分的预案,使我们的政策在基准判断的基础上具有可调性、弹性、可扩张性和多元组合性。

  第三,针对疫情的巨大冲击,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打破常规、积极创新,切实有效提升政策作用力度与效率,切实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前一时期我国未进行强刺激,这为采取进一步强化政策举措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四,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方面,在抗疫的同时,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并以此作为工作指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必须客观准确判断具体经济增长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深入阐述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切实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