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足球、致富羊…… 京蒙协作,“花式”扶贫亮了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0 17:09:09
浏览

  一个个帮扶点、一条条产业链……在有着“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旗”之称的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贫穷正在渐渐消失。脱贫,是一场变革。在京蒙协作帮扶工作大力推进下,太仆寺旗开拓性迈出产业带动脱贫的坚实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日前,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综合评价中,北京被评为“好”,位居全国前列。

  京蒙扶贫协作到底亮出哪些大招,让当地贫困户鼓起钱袋、 摘下穷帽?

  注重扶贫“扶根”,建立造血式长效机制

  太仆寺旗红旗镇民主村光伏扶贫电站,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

  “在内蒙古自治区,我们是第一家建立起来的光伏发电站,这个项目将会持续帮扶20年,让贫困户稳定增收。现在好多地方都想来取经,把这里的模式搬回家。”太仆寺旗扶贫办副主任刘亚生声音里洋溢着由衷的快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电站是京蒙扶贫协作项目的一个缩影。

  自2018年3月与太仆寺旗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昌平区各级领导到当地深度调研。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光伏扶贫政策要求和北京市扶贫协作工作安排,因地制宜把光伏发电作为产业扶贫的核心项目来抓,决定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建设15170千瓦规模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30亩,分3个区域联村建设,计划总投资9860.5万元。

  但是,太仆寺旗当地的很多人,放了一辈子的牛羊,起初对发展光伏产业很不理解。直至2019年,光伏扶贫工程实现了全容量发电,亲历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财富时,他们才真正吃了“定心丸”。“太仆寺旗无论地理环境,还是光照资源,都属于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之地。目前在当地建成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整体系统效率达85%,所有太阳能发电的电力都会输送到国网,转换成真金白银。”项目建设方运营人员王蒙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据刘亚生介绍,为确保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直接受益,太仆寺旗实施“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的分配模式。对光伏发电收益形成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扣除电站日常管理运维等费用后,要求各村把每年的发电收益主要用于集体经济积累、公益岗位补助和奖励资助救助扶贫。同时,还要进行资金使用公示,建立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的使用账目。

  在这种模式下,脱贫攻坚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同比增长9%。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10041户21144人,脱贫9968户21018人。贫困发生率也由2013年的10.15%降至0.07%,7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党组书记、主任马新明表示,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发动机”,也是精准脱贫的“铁抓手”,而光伏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产业扶贫的一种重要手段。他强调,北京市昌平区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注重扶贫“扶根”,建立造血式长效扶贫机制,为贫困地区注入产业发展活水。

  暖心项目扶贫,小足球托起致富梦

  “我是去年2月份参加足球缝制培训的,老师手把手很认真地教我们。培训约半个月,自己就可以领上工料回家干了。由于平时要在家带孩子,我就利用碎片时间,两天缝两三个足球,可以挣90块钱。厂家对我们都很好,不定量的计件给酬,这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儿,我打算长期做下去。”太仆寺旗贫困户杨芳告诉记者。

  这是一种面向贫困户十分暖心的扶贫方式。2019年,太仆寺旗利用京蒙扶贫协作资金近160万元,建设了12个足球缝制小型扶贫车间。工人都是村里的贫困户,累计吸纳就业人数1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人,每户最多每月增收千元。